觀點投書:原住民族「傳統知識體系」建構之我見

2021-04-25 05:30

? 人氣

原住民族一直位處被「被研究者」之角色,轉型正義應轉換為「自我研究,自我定位」,因自己的故事由各族群自己說會更精準及更能作完整之銓釋。(示意圖非本人/原民會提供)

原住民族一直位處被「被研究者」之角色,轉型正義應轉換為「自我研究,自我定位」,因自己的故事由各族群自己說會更精準及更能作完整之銓釋。(示意圖非本人/原民會提供)

原住民族「傳統知識」是銜接過去、現在及未來生活之憑依,不但是原住民族主體性之呈現、民族識別之維護、社會秩序之重建、自我認同及民族自治之根基,更是原住民族教育之具體內涵。筆者前於2011年原住民族語言發展以「阿里山鄒語復振之芻議」提出,但公部門當時仍具強勢主導之思維,復於原轉會議第1、2、3、5次會議之機緣陸續提出此概念,於第7次會議終獲總統之關注並現場交辦教育部研議,教育部旋即會同原民會在花蓮作相關專案會議共商執行方向。原民會夷將主委2021年4月赴立法院進行業務報告表示:「109年9月獲得行政院核定,自110至114年5年的建構原住民族教育文化知識體系中長程計畫—建立原住民族各族知識體系與分類架構,盤點蒐集各部會及相關機構原住民族數位典藏內容」。總統之睿智欣見終露一線曙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原住民族族語及文化之現況

目前台灣原住民各族群文化、族語等,耆老只會口述而不會建檔承傳、政府除蒐集典藏外絕不會主動積極作為、專家學者擷取所需作田調、政治人物選舉前始關注、宗教係協助教學族語但排擠文化,而部落族人想做卻為現實生活無能為力。原住民要如何重行建構原住民族「傳統知識體系」,也即找尋並回復傳統的人名、地名、路名、山名、河名、語言、歷史及文化等,於相關原住民族之各次會議中,最常提及為文化之清查、盤點、詢問、訪查、蒐集、彙整等,但過往皆屬「由上而下」零星片斷之田調,且多僅為專家學者為學術論著之研究、公部門為蒐集資料或為行政績效,常無助於部落甚或不為部落族人所認同。2002年3月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以卑南族為例之探討深入研究原住民知識體系之建構,多僅止於專家學者之研究成果及國家典藏。轉型政府應為原住民族群未來之永續發展而努力,建構原住民族知識體系后列事項應併參考:

一、先診斷再下藥

原住民知識體系之建構,應採「資源總清查」之方式,也即原住民族群作「健康檢查及盤點」之概念,先診斷再下藥。因真正有心收養山林中檢拾的小孩,絕非手傷擦藥修指畫眉而是先送醫健檢;台灣新政府有心照顧原住民族群,即應回頭務實從根本做起,即將長時期強權統治下各族群殘存文化、語言、生活記憶等作完整之總清整再談復振及教育承傳。國民政府來台以反攻大陸為志,完全漠視台灣原住民族群生存空間及環境;解嚴後,原住民族施政皆屬頭痛醫頭之消極作為;現今轉型民主政府應遵示總統復振原住民族之決心,導引及教育全國原住民族群走出政治陰霾,讓族人覺醒、認同及勇於關切族群事務與時俱進共成長,堪稱為台灣原住民族群千百年來,擺脫殖民及學習享受民主政治之第一堂課,可補足政府版原住民族歷史正義之缺憾,更教育並強化原住民族群對國家之認同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