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至潔專文:從邊陲體驗中國影響力

2021-04-24 05:40

? 人氣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共政府不僅沒有開始民主改革,反而在政治上更加保守集權,對社會與輿論實施更嚴厲更全面的監控。(美聯社)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共政府不僅沒有開始民主改革,反而在政治上更加保守集權,對社會與輿論實施更嚴厲更全面的監控。(美聯社)

2021年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二十週年,當中國在2001年成為世貿組織會員國時,西方政府與中國觀察家普遍預期中國將因為與國際組織及其規範密切互動而引發有意義的國內政治改革,中國政治將朝向以自由主義為基礎的民主制度而推進。然而在二十年後的今日,我們發現中共政府不僅沒有開始民主改革,反而在政治上更加保守集權,對社會與輿論實施更嚴厲更全面的監控,在對外政策上更是日益強硬、積極擴張其勢力與影響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政治在已過二十年的發展,超乎西方政府與中國問題觀察者的想像,以致於國際輿論與學術界在近幾年開始討論是否『我們把中國搞錯了』(We got China wrong)。而在同時,中國政府日益高調的鷹派對外政策(乃至於2020年興起的『戰狼式』外交風格),對周邊國家與社會造成了明顯的壓力,進而在這些國家或社會內引發了反抗中國影響力的政治制衡或社會運動。China’s Influence and the Center-Periphery Tug of War in Hong Kong, Taiwan and Indo-Pacific(以下簡稱本書)即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集合了台灣與國際中國研究社群的重要學者,深入分析中國施加在周邊國家的作用力與抗衡中國影響的反作用力之間的拉鋸戰。

《China’s Influence and the Center-Periphery Tug of War in Hong Kong, Taiwan and Indo-Pacific》書封。(作者提供)
《China’s Influence and the Center-Periphery Tug of War in Hong Kong, Taiwan and Indo-Pacific》書封。(作者提供)

本書可說是2017年出版的《吊燈裡的巨蟒:中國因素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延伸。這兩本書不只作者群有所重疊,也都以地緣政治經濟概念作為解釋個案的理論基礎,強調中國的跨國政商網路與其在地協力者如何影響了一國的政經發展與外交政策。易言之,兩本著作都將研究重心置於中國實施的經濟誘因,以及隨著對中國經濟依賴而帶來的統戰效應。雖然如此,兩本著作仍然有明顯的差別。除了使用的語言不同之外,就內容架構而言,《吊燈裡的巨蟒》各章自成一格,並未採用統一的寫作架構,而本書各章則使用了同一套的內容架構,使得各章所描述的案例之間具有可比較性。其次,就內容本身而言,《吊燈裡的巨蟒》絕大部分的章節都在探討台灣內部的中國因素,可說是針對單一個案內部不同面向的分析。而本書則擴大視野,除了繼續探討中國因素在台灣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也將目光投向香港與印太區域的國家(包括東南亞、南亞、中亞、與大洋洲等四大區域國家),試圖勾勒出中國影響這些國家或社會內部政經發展的操作模式(modus operandi)。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