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全民皆兵?嗯,其實妳只是想要大家關心

2021-04-24 06:00

? 人氣

國軍兵役制度歷經多次變革,現僅剩4個月的軍事訓練役帶有一點義務役影子;這也讓外界始終對軍訓役能否完備從單兵戰技,到明瞭戰時自身被賦予的任務等基本戰力存有疑慮。(總統府flickr提供)

國軍兵役制度歷經多次變革,現僅剩4個月的軍事訓練役帶有一點義務役影子;這也讓外界始終對軍訓役能否完備從單兵戰技,到明瞭戰時自身被賦予的任務等基本戰力存有疑慮。(總統府flickr提供)

2021年4月16日自由時報報導,台北市議員徐巧芯在臉書批評國防軍事議題,其認為應該要調整政策,「要求年輕人不分男女都必須盡國民服兵役的義務」,若是真的發生登陸戰,「台灣人民準備好了沒?」,事實上,從去年到今年,更有無數的名嘴多次談論徵兵制或全民皆兵對台灣的重要性,逢人就問,你願不願意為中華民國當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事實上,同樣的議題在網路上談過幾萬次,比如全國2300萬人每人發一把步槍及一定數量子彈,所有退役人員都裝備RPG反裝甲火箭發射器,解放軍一定無膽登島。問題是,經過評估,這樣策略採用下去,對台灣國防實力究竟有多少幫助?前面這個假設,是建立在解放軍登島作戰前提下,如果解放軍不登島作戰呢?直接封鎖台灣海空對外所有航線,那恐怕解放軍也不用登島,因為這島上2000多萬人會缺乏新鮮食物、藥物等各種資源補給而把自己困死,別忘了台灣的糧食自給率是32.08%,台灣的能源依賴比率是98%,也就是說台灣對外海空航線全斷,無外援結果,最後就是台灣島不攻自破,上面的2300萬人活活餓死,病死,甚或被解放軍嚇死,最後解放軍連登陸戰都免了,人民為了求生自己就豎起白旗。

1979年前,國軍戰略是建立在台灣「反攻大陸」的大戰略框架下,你要登陸,要反攻,這需要大量的地面部隊渡海支持作戰,那時國軍總人數約60萬人以上。1979年後,由於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改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當時的蔣介石政府考量整體國際大環境變化,開始確定由反攻大陸的攻勢作戰轉變為以固守臺澎金馬地區的守勢防衛作戰為主,這樣的大戰略改變下,當時的國防部參謀總長宋長志上將開始推動一系列的國軍兵力整編與調動計畫,從1978年開始規劃,1979年執行,從「陸精專案」到後來2001年的精實案,國軍整體規模從60萬人降至現行的188,000人(最後一期義務役人員是400人,有些酸民天天說4個月兵是要怎麼打仗,問題是國軍主要組成人員就不是他們,你們一直批評這400人,這些弟兄不是很衰小),主要就是考量中華民國是以台澎金馬島嶼作戰為主體的國家,而島嶼最依賴的就是對外海空航線,也就是說海空軍才是島嶼防衛作戰的主力,然海空軍是專業軍種,主要組成非所謂的義務役人員,而是專業度高、長期訓練的志願役士官兵及專業軍官。

換言之,所謂全民皆兵,對海島防衛作戰就是個雞肋,是有幫助,問題是幫助不如把這些錢省下來培養空軍戰機飛行員,海軍軍艦跟潛艦人員,甚至不如把錢省下來培養戰機及軍艦的後勤人員,況且現代越先進的戰機,越先進的軍艦,價格往往越來越貴,也因為技術含量高,昂貴的研發費用及研發人員日以繼夜的努力,更需要專業且服役年限更久的志願役人員及專業軍官來操作及長期歷練,這就是發展海空軍必經之路。而前述全民皆兵執行的結果就是,國軍花了大筆預算擴充滿滿的地面部隊,問題是地面部隊對我國軍維護海空航線毫無幫助,面對有限國防資源,這樣是不是也是浪費呢?一架能對空對海對地的F16V,及一艘兼具防空反艦反潛的匿蹤巡防艦,及一定作戰能力的潛艦恐怕對於台海防衛的幫助都遠遠大於什麼全民皆兵,更何況此時此刻,以全民皆兵聞名全球的以色列,目前正在裁軍,地面部隊首先裁軍4萬,但同一時間以色列卻採購昂貴的新戰機及軍艦;面對朝鮮百萬大軍的韓國,目前也如火如荼地執行地面部隊裁軍10萬,但同一時間也花大錢採購新戰機及軍艦,照這些名嘴的說法,以色列跟韓國軍方決策人員,腦袋應該是壞了才會執行這樣的策略。

綜上所述,天天喊著全民皆兵的口號,甚至全面恢復徵兵制的名嘴,恐是捨本逐末,脫離現實,完全忘記中華民國是以台澎金馬島嶼為主體的國家,非以秋海棠為主體,換言之,你們的腦袋還活在1949年前的中華民國,而非現代。面對有限的國防資源,及價格越來越貴的軍事裝備,與其倡導甚麼全民皆兵,說真的,不如思考怎樣讓國庫有更多收入,可能對國防建設的幫助還比較實在。

*作者為FB軍事社團軍事機密團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