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藻礁案啟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2021-03-19 07:20

? 人氣

藻礁案啟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柯承惠攝)

藻礁案啟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柯承惠攝)

朝野與社會各界猶在為藻礁案攻防不休,彼此都指責對方的錯誤與不是,不過,撇開兩方的對錯不談,其實從藻礁案該得到的啟示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沒有完美又毫無代償的方案,其實,整個能源方案亦復如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藻礁公投連署在最後關頭,出乎外界意料之外的快速累積,從毫無希望的12萬份,到現在近70萬份,遠遠超過法定的29萬份、或是環團設定的35萬份安全門檻,公投成案已無疑義,從政府相關單位到環團、從在野黨到各地方政客、一般網民及「1450網軍」,對此議題的攻防、提替代方案、彼此指責對方的錯誤倒是從未間斷。

例如,政府把保護藻礁公投案如通過因而無法興建天然氣第三接收站,與重啟(或是說繼續使用)燃煤畫上等號,外圍團體則更直接把此結果跟繼續用核電或重啟核四畫上等號,支持藻礁者痛罵說這是「用肺換藻礁」的要脅;中油則大都疾呼三接是唯一可行方案,否決環團提的台北港等案。然後又傳出總統蔡英文「拜託台塑集團王文淵加速麥寮天然氣接收站」,被認為是三接的替代案,讓總統府與經濟部部趕忙跳出來否認,再次強調三接的「唯一」性,還有中火煤電用或不用的爭吵也再次浮現。

三接興建的原因,是為了對大潭天然氣電廠供氣使用;事實上,大潭電廠現在早已由台中港的接受站透過管線輸送供氣,不過,其負載量已接近百分之百了,換句話說,供氣能力已接近極限;政府要在大潭電廠再增加3部以上的發電機組,必須有三接才能滿足供氣需求。

至於為什麼大潭電廠已有高達438萬瓩共8組天然氣發電機組,之後又增加60萬瓩的臨時發電機組,卻還要繼續增加機組,原因很簡單,北部在核一、核二除役後就減少324萬瓩的裝置容量,原本就靠中南電北送的北部,少了這麼多發電量,當然缺電更嚴重,因此在大潭增加發電機組。而且,不僅於此,還有其它電廠也需要增加機組、或是改建原來的電廠。

藻礁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就凸顯經濟學家時常掛在嘴邊的:「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句話。要讓北部供電無虞,勢必要增加發電機組,如果要用污染較輕天然氣發電,就一定要蓋三接,蓋在觀塘是有地利之便,付出的代價就是生態破壞(藻礁)。如果避開藻礁到台北港,不談官方說的延誤11年的真假,但與接受站及管線輸送有關的地區民眾必然反對─這從僅是傳聞的「麥寮接收站替代三接」出現,當地民意馬上起而反對可看出,從麥寮拉數百公里管線到大潭,其成本與風險亦不在話下。

而大潭電廠發電量大幅增加5成以上,不必懷疑,北部空氣品質必然惡化,天然氣的污染與排放較煤電輕,但絕非無排放無污染的綠電。當然,也可以不要三接、不要大潭電廠再增加機組,那可選擇的就是污染更重的煤電,至於這個煤電來自那裡就那裡受的污染較重,這也是為什麼政府會說無三接則煤電增加。

不要三接、不要氣電增加、當然更不要煤電,那怎麼辦?那就用核電吧,但核電縱然無排放、不污染,卻又是被反核人士認為是災難之源,必欲去之而後快。

推而廣之看,綠營的整個能源方案都充滿著類似情況:台灣廢核了,把氣電拉到5成,付出的代價就是類似接受站的增加、火電比例提高導致的排放與污染增加、國安弱化風險增加(過份仰賴天然氣),當然,更不必提明顯可見的電價上揚的代價。即使綠營誇口最環保、不外求的綠電,實際情況也是嚴重破壞生態,破壞農田、溼地、到處砍樹、填平埤塘,台灣為此付出的環境代價,未來會逐一浮現。

這個能源政策,其實是讓台灣整體與民眾付出許多代價,中南部空污惡化算是較容易讓民眾有感的代價,但其它環境代價則未必那麼明顯或快速出現;至於是否正確或划算與否,可能就見仁見智。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要廢核、去煤、又不要三、四、五接,還要電價充裕又便宜、百分之百綠電,如此好康、不需付出代價的能源政策,在現在的科技水準下,應該尚不存在於這個塵世。

藻礁、三接、甚至廢核、整個能源政策,都能如是觀,無論如何選擇,一定有其代價;不談代價只誇說正面效益、甚至說成完美解決方案,那一定是說謊。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