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為何陷入史上最差低谷?BBC:疫情放大多年累積的結構性困境

2020-11-27 15:10

? 人氣

香港城市景觀

香港城市景觀

25日,香港特區政府發佈《施政報告》,預測全年經濟收縮6.1%。這將是香港有公開記錄以來經濟表現最差的年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疫情打擊下,香港多個產業受到嚴重影響,原本已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在進一步凸顯。

香港經濟能否爬出谷底,甚至以此為契機改良經濟結構,關乎這個「東方明珠」的長久繁榮。

谷底

綜觀香港近幾十年的經濟發展,如今年6.1%的大幅收縮前所未有。

作為亞洲金融中心和全球重要的自貿港,香港的興衰與國際經濟週期緊密聯繫。

2009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金融海嘯也波及香港,導致全年經濟生產總值減少2.7%。

但如果分季度看,2009年那次衰退後,香港恢復速度極快——2008年四季度首次錄得-2.7%的增長,2009年一季度跌至最低點-7.5%,然後二、三季度快速好轉,錄得-3.7%和-2.2%,到2009年四季度已經轉負為正,增長2.6%。

相比之下,依然存在於香港人記憶中的痛苦記憶來源於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1998年時已經對香港造成深重打擊——租金和樓價下跌約五成,股市和成交額都大幅下挫,失業率飆升一倍,工資萎縮,中小企業經歷倒閉潮。

即便如此,1998年香港全年GDP下跌約5%,仍不及今年的萎縮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風暴前一年,香港經濟實際上增長了5.7%。而2019年,香港受社會運動影響,全年經濟數據萎縮1.2%。

社會動蕩和疫情,以及中美貿易戰和科技戰的裹挾下,香港經濟已處在谷底。

全球檢疫措施下,旅客外遊意欲受到抑制。(BBC News中文)
全球檢疫措施下,旅客外遊意欲受到抑制。(BBC News中文)

疫情放大已有問題

疫情下的香港經濟結構性問題進一步凸顯。

相比規模和發展程度相似的新加坡,香港服務業佔比逼近99%,幾乎沒有工業;新加坡GDP中則有26%左右的工業,佔比仍相當可觀。

高端製造業是經濟的穩定器,能夠吸納大量勞動力,創造大量的工程類、管理類優質職位。新加坡的工業就集中在電子製造、生物醫藥、石油化工等高端製造業。

香港頗具優勢的金融業,吸納勞動力的能力差得多——佔比18.9%,僅創造6.8%的職位。

2003年,SARS疫情打擊下,香港失業率飆升至8%,此後中國內地開放「自由行」,旅遊業迅速膨脹,相關的零售、酒店、餐飲等行業,創造出大量新增就業。

然而,13年之後,這些行業提供的原本工資不高的崗位,在疫情中首先受到衝擊。舉例而言,《施政報告》中提到,作為香港四大支柱行業之一的旅遊業,自2019年下半年起,受到連番打擊,跨境人流幾近停頓,業務近乎冰封,近26萬從業人員陷入寒冬。

由於航線大減,香港機場停泊了很多飛機。(BBC News中文)
由於航線大減,香港機場停泊了很多飛機。(BBC News中文)

出路

《施政報告》中對香港經濟開出的「藥方」大致概括為兩個方向——對內繼續融入中國內地經濟循環,對外努力參加《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國際貿易協定合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