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視角下的經典重繹,耶誕佳期大戲《波希米亞人》 ──專訪臺中國家歌劇院 藝術總監邱瑗

2020-10-25 08:40

? 人氣

臺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見圖)。(資料照,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臺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見圖)。(資料照,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觀眾票選,最想看世界經典5大歌劇

臺中國家歌劇院在2016年開幕時,規劃了華格納歌劇《尼貝龍指環》全本4年計畫,每年秋天演出一部,去年最終回《諸神黃昏》落幕後,所有人都在問,歌劇院的下一個大型計畫是什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說實在的,沒有人一開始接觸歌劇就從《指環》開始聽。」歌劇院總監邱瑗說,大家都一直很期待《指環》之後,歌劇院是不是又有一座阿爾卑斯山要登?像是浦契尼的三部曲:《外套》、《修女安潔麗卡》、《強尼.史基基》,「我在NSO時已經製作過這三部曲,太累也太花錢了!」

其實在《諸神黃昏》演出前,歌劇院透過臉書進行投票,問觀眾《指環》之後想看什麼?結果第一、二名是莫札特的《魔笛》、《費加洛婚禮》、第三名是威爾第的《茶花女》、四、五名是浦契尼的《蝴蝶夫人》、《波希米亞人》,和世界上最常演出的歌劇排名差不多。

「我發現大家期待聽到一些耳熟能詳的歌劇,希望現場看到經典重現,當一個知道何時鼓掌的觀眾。」邱瑗說,國內很多交響樂團都演過《波希米亞人》 ,歌劇院年底將上演由德國導演荷穆齊重新詮釋的版本,應該可以讓觀眾看到一個具有當代視角的經典歌劇。

20201020-浦契尼歌劇《波希米亞人》將19世紀末法國拉丁區藝術家的自由無束、勇敢追愛的靈魂以動聽的曲目深入刻劃出來。(資料照,Monika Rittershaus攝)
浦契尼歌劇《波希米亞人》將19世紀末法國拉丁區藝術家的自由無束、勇敢追愛的靈魂以動聽的曲目深入刻劃出來。(資料照,Monika Rittershaus攝)

《波希米亞人》的愛情遺憾,不同導演的百樣風貌

1896年首演至今的《波希米亞人》,是最常在全世界演出的歌劇作品之一,浦契尼以亨利.穆傑的著作《波希米亞人的生活場景》為靈感,以詩人魯道夫與鄰居咪咪從借火點燃的愛情著手,開啟一段純粹、炙熱、忌妒、悲傷的愛情故事,究竟這樣一齣百年歌劇,在不同導演的詮釋下,會有怎樣的不同?

「我以前常開玩笑說,歌劇裡面王子都很老、公主都很胖,因為王子不夠老,聲音不夠份量,公主不夠胖,聲音的投射就比較弱,但現在的聲樂家越來越年輕、身材越來越好。」邱瑗說,她印象最深的《波希米亞人》,是在雪梨歌劇院由電影《紅磨坊》導演巴茲.魯曼(Baz Luhrmann)製作的,那個卡司就完全是俊男美女,很寫實、很八點檔、甚至灑狗血的演出,但非常好看。

「後來我才知道,那個歌劇製作2002年曾在百老匯演出,一年多演了200多場!」邱瑗說,傳統歌劇演員為了發聲、聲音的投射,大部分時間就是光站著唱,強調聲音的表現而較少演出;巴茲·魯曼的版本把很多可愛的音樂動機,完全用生活化的動作、走位演出來,也將場景從藝術家們的閣樓拉到了頂樓,以整個巴黎為背景,還有巨大的霓虹招牌寫著「L'amour」。

去年剛從雲門舞集退休的林懷民老師,今年也用一桌二椅的簡約風格,導演了女高音林玲慧的浦契尼歌劇選粹演唱會《大家都叫我咪咪》。邱瑗分析,林老師是在訓練歌手,管「咪咪」管得很緊,眼睛要沿著哪條線看到哪裡,角度要35度、45度,幾分幾秒要站到什麼位置都設定好,可能不管誰來演,都會套進這個設定裡;跟巴茲.魯曼從電影導演的角度,讓演員從心裡就認為我是咪咪,手法截然不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