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屍」怎麼來?一段法國殖民的黑歷史,受虐人民死後仍被巫毒教詛咒、永生禁錮為奴…

2017-07-10 11:55

? 人氣

過去十多年,喪屍經常出現在許多電影電視、音樂等美國流行文化中。但是,它的源起其實跟法國殖民海地有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喪屍」(Zombie)的觀念,首先出現在 17 到 18 世紀的海地。

當時,海地叫作「法屬聖多明戈」(Saint-Domingue)。

法國政府把大量來自西非的奴隸送到這裡,種植甘蔗。殖民政府極之殘暴,每隔幾年,便有一半的奴隸被奴役至死,然後,政府又再運更多奴隸來補充。

002.jpg
當時的奴隸運送路線。(圖/Outside提供)

當時,海地人相信,死亡是一種解脫,可以回到天國西非(Guinea),回到自由的國度。不少人因此而自殺。

但是,根據當時從非洲傳到海地的伏都教(Voodoo),死神撒麥迪Baron Semedi)會罰那些不尊重自己身體的自殺者,不讓他們回到天國非洲,而是被罰永遠留在海地的島上,服務死神,成為一個既否定自己身體、卻又被迫困在身體之中的「喪屍」。

所以,「喪屍」的原型,其實反映了 1625 年到 1800 年期間非洲奴隸的苦難。「喪屍」的觀念證明他們所承受的苦難大多大,甚至想像出他們有可能死後也成為奴隸。

1804 年,海地革命,結束法國殖民統治。「喪屍」成為海地的民間文化,海地人相信屍體可以被巫師操控,替他工作、執行各種任務。這是後殖民時期的「喪屍文化」。

001.jpg
(圖/Outside提供)

不過,正如加洲大學厄灣分校教授 Amy Wilentz 所指,這種混合了崇拜巫師的想像,已經減少了對「苦難」的想像和對「回到西非」的渴望,跟法國殖民地時代的「喪屍」已有所不同了。

20世紀初,美國曾一度佔領海地,而且開始有學者和作家書寫海地文化,當中「喪屍」成為主題之一。那種不涉奴隸政治、只涉及被巫師操控、沒有自主意識的活死人,開始成為美國流行文化的藍本。「喪屍」也被用來反映美國社會各種憂慮:過度的資本主義、戰爭、核危機等等,而且成為不少人的娛樂,跟海地那段苦難史無甚關係了。

文/ CHRIS WONG 
參考資料/the Atlantic、Wikipedia、百度百科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Outside(原標題:誰發明了「喪屍」?法國殖民時期的海地人)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