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台灣正式脫離外來政權統治」領導台灣走向民主的李登輝去世

2020-07-31 13:08

? 人氣

2005年,李登輝訪問華盛頓。(AP)

2005年,李登輝訪問華盛頓。(AP)

李登輝30日去世,終年97歲(虛歲98歲)。身為台灣首位本土出身的總統,李登輝帶領這座寶島踏上了民主之路,自己也成為台灣第一位民選領導人,並倡導與中國大陸有別的台灣身份認同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位醫院發言人在經電視直播的媒體說明會表示,李登輝於當地時間晚上7:24在台北榮民總醫院去世,自今年2月被牛奶嗆到後,他一直在該醫院接受治療。死亡原因為敗血性休克和多重器官衰竭。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在1988至2000年擔任台灣總統期間,李登輝逐步廢止了他身處的國民黨在二戰後強加給台灣的獨裁體系,該黨派曾一度統治中國大陸。他推行改革,允許台灣人民直接選舉領導人,為充滿活力的多黨民主制鋪平了道路。

李登輝重新定義了台灣與大陸的關係,後者一直聲稱台灣屬於其領土。1990年代初,李登輝拋開兩岸數十年的敵對狀態,與中國共產黨展開對話,促進兩岸經濟和其他方面的聯繫,最終讓中國大陸成為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北京當局隨後試圖利用這種依賴來同化人口近2400萬的台灣。

1988年台中,時任台灣總統李登輝坐在台灣製造的噴氣式戰鬥機上。(AP)
1988年台中,時任台灣總統李登輝坐在台灣製造的噴氣式戰鬥機上。(AP)

但李登輝同時也遭到中方鄙視,中國憎恨他對台灣主權的主張,譴責他為分裂分子。就連部分美國官員也認為他喜歡製造麻煩,加劇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其中又以1995至1996年台灣海峽的軍事對峙為最。

在變得越來越黨派化的台灣政治格局中,李登輝是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崇拜者稱他為「台灣之父」,說他打破了民主不適合華人社會的迷思。支持兩岸統一的人士則將他斥為政治變色龍。獨立活動人士將他尊為精神領袖,稱讚他為台灣人的身份認同打下了廣泛基礎。他的思想影響了本土幾代政治家,包括曾擔任李登輝國家安全顧問的現任總統蔡英文(Tsai Ing-wen)。

「李前總統是時代的開創者。」蔡英文在Facebook寫道。「民主運動風起雲湧的年代,他領導國家,在威權反撲和民主理想之間,帶領台灣走過寧靜革命,讓台灣成為台灣人的台灣。」

一些歷史學家將李登輝視為台灣的政治家。正如阿肯色州大學(University of Arkansas)歷史學教授蔡石山(Henry Tsai)在2005年一本傳記中所寫的,「李登輝塑造了台灣的意識,正如曼德拉(Nelson Mandela)之於南非;李登輝為台灣創造了獨立的身份,正如李光耀(Lee Kuan Yew)之於新加坡;李登輝使台灣人得以想像一個不受外國控制的獨立國家,正如1890年代的黎薩(Jose Rizal)之於菲律賓。」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