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在印度,95%的理工畢業生「不值得被錄用」?原來印度教育問題和台灣那麼像

2017-05-03 11:55

? 人氣

根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全印度約有6.3%(7,760萬人)的人口擁有高等教育學歷。不幸的是,文憑的數量與教育品質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根據一份由安永(Ernst & Young)與印度商業與產業協會(Federation of Indian Chambers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公布的報告指出,印度有高達93% 的企管碩士(MBA)與80% 的理工科畢業生是不夠資格被企業錄用的(Unemployable);企業必須在雇用這些畢業生後另行規劃基礎訓練,即使他們已經花費至少二至四年取得高等教育文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另一份由顧問公司Aspiring Minds公布的調查表明印度有超過95% 的理工畢業生不具備成為軟體工程師的資格:在接受調查的3萬6千名畢業生中,只有4.77% 的學生寫的程式碼可以成功運作,高達三分之二的人甚至寫不出合理的程式架構。

印度的高等教育系統,以規模而言,排名世界第三,僅次於美國與中國。截至2017年3月,印度有833所大學(University)、42,047所學院(College)與11,992所獨立機構(Stand Alone)。大部份的學院是以「聯合大學(Affiliating University)」的形式依附在大學之下:根據印度人力資源發展部(Minister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公布至2016年3月的資料顯示,印度的268所聯合大學囊括了總共39,071所學院;其中有17所大學擁有超過500個學院,以Chhatrapati Sahuji Maharaj Kanpur University擁有1,276所學院與150萬名學生居首。

印度高等教育有兩個貌似互相衝突的問題:機會太少、但學校太多。印度有超過1億4千萬介於18歲至23歲的年輕人口,只有不到四分之一,或3460萬名年輕人,能在中學12年級後繼續接受高等教育。這造成了第二個問題:在看到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市場機會後,有太多無能、或無心的教育家、資本家加入了搶奪學生的戰爭。

舉例而言,當你乘著車橫越班加羅爾(Bengaluru)街頭時,在每一個街角、每一條路上,幾乎都能看到某某「學院」或某某「機構(Institute)」的招牌,搖搖欲墜地懸掛在某三層樓高的公寓陽台上,或是指向某個空蕩賣場的一隅,不難想像這些「學院」或「機構」的基礎設備或教學品質會是如何。這個情況在二、三線城市或鄉村地區更為嚴重,有許多家境貧寒的學生,指望透過高等教育來翻轉家族在社會與經濟上的弱勢,但他們所寄望的對象們,很有可能只想要他們透過各種方式貸款而來的盧比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