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球觀點:新冠疫情對國際關係的衝擊與美中消長

2020-04-25 06:20

? 人氣

新冠疫情讓世人見識到,陌生病毒的威力勝過尖端武器,重新思考全球化的代價,對種族的再定位,對盟邦的再定義,甚至對全球治理,政治制度和社會規範的反思。(AP)

新冠疫情讓世人見識到,陌生病毒的威力勝過尖端武器,重新思考全球化的代價,對種族的再定位,對盟邦的再定義,甚至對全球治理,政治制度和社會規範的反思。(AP)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至今輪流在各國間爆發,仍看不到結束之時。雖然如此,國際關係學者例如季辛吉等都確定的是,新冠疫情將改變未來國際關係的走向,相關的推論仍是以美中角色的消長為主,至於如何發展尚待觀察。在此,筆者提出拙見以供參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大陸在付出慘痛代價後,終於獲得初步的控制,為了預防第二波來自海外疫情的回擊,中共下令,除外交及公務等少數類別簽證外,外國人士一律禁止入境,形同「鎖國」。當各國忙於防疫之際,國際關係也悄悄地在位移。

歐美相繼成為疫情的重災區,自顧不暇之際,除無法援助他國外,強國間已開始搶購物資,先是歐盟間互相攔截物資,接著有美國在泰國搶走德國口罩的傳聞,使得之後從大陸運抵德國的醫療器材,需動用聯邦軍隊護送到柏林,可見得全球防疫物資之缺乏,打破了國與國之間薄弱的道義口罩。目前大陸是重災後恢復經濟動能的階段,除了大舉捐助醫療物資外,也開始向國際提供防疫及善後基金。大陸疫情因相對穩定,且政治制度允許,開始向國際出售及捐贈醫療物資,以洗刷病毒源頭之惡名,例如由中共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提出五十億美元的危機恢復基金,給予疫後亟需復原的國家;向南太平洋島國提供近兩佰萬美元資金,協助需要的國家購買檢驗試劑盒及防護設備。

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各國篩檢的標準與規模也引發關注(AP)
歐美相繼成為疫情的重災區,除無法援助他國外,強國間已開始對篩檢試劑、口罩等醫療耗材動手腳。(AP)

從3月初至今,大陸已出口約102億人民幣的醫療物資,目前雖是全天候生產,訂單仍要排到6月份,加上關鍵零組件短缺和物流受阻,部分醫療用品供不應求。同時,中共向國際提供援助主要有四個管道:1.以政府和國際組織為對象,2.以醫療技術合作,分享診療經驗為階段,3.以姊妹市提供物資為目標,4.以民間企業提供資源為主體。簡言之,官方的援外組織由各省負責,例如由福建省支援義大利,江蘇省負責委內瑞拉;民間則由跨國企業承擔,像是馬雲的阿里巴巴企業對多國的捐助,鄭州宇通公司捐贈古巴醫療用品等。

然而,因各國對防疫物資的渴望已是飢不擇食,甚至到了病急亂投醫的階段,所以有些國家透過貿易商採購到劣質,還有些是假的醫療用品,再次重創大陸的形象,中共須趕緊補破網,避免引發後續的反彈。如果大陸對全球實質上的需求,能有更積極地作為,同時守住境外反撲和境內復燃的疫情,並有效研發出病毒疫苗,中共又可重返疫前的國際地位,甚至有更穩固的地置。

新冠疫情讓世人見識到,陌生病毒的威力勝過尖端武器,重新思考全球化的代價,對種族的再定位,對盟邦的再定義,甚至對全球治理,政治制度和社會規範的反思。據此,美國如果無法像中國大陸一樣快速地走出疫情,對內國家停滯,對外國力下降,中共的國際位置則將再向上進一步,國際局勢會成為大、中兩強角逐。再者,如果美國疫情無法在一定期間內得到有效控制,而中共又控制得宜,經濟動能持續恢復中,並持續大外宣和大放送,則部分歐洲國家、開發中國家和第三世界,對世界共主的認同強度會調整,國際可能形成鬆散形式的兩大集團,亦即,美,日,印度和傳統歐洲國家再結盟,與中俄領導的上述國家,在國際議題上博弈,相互爭利。更糟的是,現有國際組織的約束力可能降低,甚至瓦解,由美、中另立新的國際組織所取代,果真如此,國際恐須經歷一段適應期。

如果未來國際走向後者的發展,台灣雖可以持續以醫療等方面的巧實力,以質取勝,加強與各國的合作,爭取國際空間,現在也應思考如何超前部署,以應對世界的變局,因為變是國際關係中不變的道理。

*作者為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張光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