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幸蕙專文:待飛的巨鷹─余光中為這世界留下傳世詩集

2020-04-25 05:50

? 人氣

作者認為,詩人余光中具有富厚的中西文學根柢、卓越的個人才華、終生獻身繆思的熱情,以及不斷自我提升、突破、超越的成就動機,和持續創作的馬拉松精神。(資料照,中山大學)

作者認為,詩人余光中具有富厚的中西文學根柢、卓越的個人才華、終生獻身繆思的熱情,以及不斷自我提升、突破、超越的成就動機,和持續創作的馬拉松精神。(資料照,中山大學)

從一九四八年秋寫下生命中第一首詩〈沙浮投海〉起,至二0一七年十二月十四日安詳辭世止,創作七十年、成詩逾千首的作家余光中,為這世界留下了二十本真誠書寫的傳世詩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天國的夜市》是這二十本詩集中第三本。

余光中曾以「上游風景」、「早歲的青春桂葉」稱之,因為集中所收六十二首詩均寫於一九五四至一九五六年間,其時,余光中僅二十六、七歲,猶是一名在創作之路上摸索前進的文青。

因係早期作品,半世紀後,站在超卓出眾的詩藝高度,以嚴苛標準自我檢視,年近八旬的余光中,曾毫不留情批評自己這些少作,「句法失之西化」、「讀來水清無魚,平直乏味」、「知性不足」、「題材也欠廣闊」;而在此之前,當他述及此詩集中〈飲一八四二年葡萄酒〉一詩時更說:

「這首詩學濟慈而不類,空餘浪漫的遐想;換了我中年來寫,自然會聯想到鴉片戰爭。....」(〈文章與前額並高〉‧《隔水呼渡》)

余光中曾寫過〈放心吧,欽差大臣〉(《夢與地理》)、〈時代之眼:台灣百年身影〉(《太陽點名》)等懷古、詠史詩;鴉片戰爭發生於一八四0至一八四二年,若中年後再寫此詩,的確,出以靈活詩思和高度歷史感,他必能連結鴉片戰爭與一八四二年葡萄酒,使該詩主題意涵、內容層次更其豐富深刻。

然而,撫今追昔、慨然回顧之餘,眺望上游「煙水茫茫」、嚴格自我檢視的余光中終亦不免認為,對一名才二十多歲、方在詩長征道途上「跨出初步」的青年詩人,實亦不能太過分「苛求」了。....

身為客觀讀者與評者,如今,風簷展卷細讀,寫於余光中三十歲前的《天國的夜市》,與其後來「歲月愈老,繆思愈年輕」之諸詩相較,雖明顯看出詩藝未臻圓熟,但若就集中作品在題材內容的開放性、神來之筆的意象表現,乃至詩中所展現的個人潛力與企圖心來看,則這六十二首青春之作,可謂實已預言了未來,一位「藝術多妻主義者」和卓然成家詩人的誕生。

簡言之,《天國的夜市》題材豐富多元,既秉筆直抒胸臆與日常感懷,更書寫對真理的嚮往,對人間的祝福,對寫作的沈思觀照與信念,對自然、音樂的獨到體會,對惠德曼、雪萊、拜倫等大師的嚮往仰慕等。

其中,不論是聽覺書寫(〈女高音〉),或說霧是「白色的巨魔」(〈霧〉)、說洶湧波浪是「一萬匹飄著白鬣的藍馬」(〈鵝鑾鼻〉),或鮮明具體的比擬隱喻如─「靈魂深紫的窗帷」(〈當寂寞來襲時〉) 「當蚊群舞倦了一夜芭蕾」(〈我不再哭泣〉)、「往事像一隻疾奔的刺蝟」(〈回憶〉)等,都可見一位詩壇新秀在意象上的用心經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