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本庶佑談新冠病毒:日本應向台灣學習,全球化潮流不因疫情逆轉

2020-04-14 07:50

? 人氣

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本庶佑(AP)

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本庶佑(AP)

日本諾貝爾獎得主本庶佑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暢談新冠病毒的防治與「後新冠病毒世界」。本庶佑說,這次緊急事態是「日本最大國難」,但他不認為全球化的潮流會因此逆轉,日本也應該採取更積極的對策。他分析義大利、英國、美國疫情失控是因為「不願面對科學事實」,而台灣在這方面就做的很好。在這場疫情之後,中國的國際地位勢必會發生變化,但他也說不准是好是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今年78歲的本庶佑是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他所發現的PD-1分子(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即「細胞計畫性死亡蛋白質1」)是T細胞的抑制受體,就像是免疫系統的剎車。如果把「剎車」拿掉,T細胞的免疫功能更活化,便能進而殺死癌細胞,因此抗PD-1被應用在最新的抗癌藥物上。

「生命科學是還不成熟的學問」

《日本經濟新聞》在6日的專訪中,詢問這位癌症免疫專家「人類為何無法避免傳染病的威脅」?本庶佑表示,目前的醫學與20年前相比確實進步很多,但是只要有新的病毒出現,就會需要新的對策。在人類的學問中,物理學與化學已經建立起整體的理論架構,唯有生命科學是還沒有成熟的學問,不了解的東西還有很多,只要一個變化的病毒,就能把世界搞的天翻地覆。應該有很多人問為什麼會這樣,不過這就是現實。

本庶佑說,癌症與傳染病完全不同,傳染病會迅速傳染給大量病患,但癌症的發病率與治癒率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化,這個領域的知識也在穩定累積。他認為傳染病的研究應該跟免疫學結合,僅僅關注病毒本身意義不大,而是要知道人們在與這些病毒作戰時,體內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新冠疫情是日本最大國難」

本庶佑說,目前已經發布緊急事態的日本遭遇的是「最大國難」,未來將會損失許多寶貴性命,世界各地的經濟也會遭受重大打擊。重要的是思考如何減輕損害,並且盡快逃出泥潭。他認為這也是一場「誰能最快脫離困境」的國際競賽,因此控制好感染,盡力避免醫療系統因感染者爆增而崩壞,就是非常重要的事。

本庶佑認為,人們會陷入恐慌,是因為這個傳染病會致死。因此需要能夠減少死亡人數的藥物,並且利用中國的研究,積極嘗試各種被推薦的藥物。他認為日本政府除了採取超法規的保險措施,為這種作法支付費用,也應該大幅增加篩檢範圍、在大都會生活圈要求民眾1個月不要外出、盡量早開始候補性藥物的給藥。

本庶佑的建言

1.大幅增加篩檢

本庶佑表示,日本目前(6日受訪時)對新冠病毒篩檢累計4萬5千件,若從人口比例來看,大概只是韓國、德國、新加坡篩檢量的十分之一。他建議日本應該盡快將篩檢數量增加到每天一萬人以上,只要有300位檢驗人員就可以作到。如此一來,才能有效地將感染者進行隔離與治療,預防感染繼續擴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