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首長不是辯士 政策無良辯也無用

2014-03-09 12:47

? 人氣

行政院長江宜樺在內閣改組後舉行「內閣研討會」,要求閣員強化政策溝通與辯護。(資料照,余志偉攝)

行政院長江宜樺在內閣改組後舉行「內閣研討會」,要求閣員強化政策溝通與辯護。(資料照,余志偉攝)

江內閣改組後,9日舉行「內閣研討會」,洋洋灑灑25點「提示」,比「青年守則」一倍還加一條。除了施政成果多歸功立委外,重點還要要求各部會強化政策對話、溝通與協調,但發言要有「紀律」,所謂紀律就是政策成形對外公布前,要通報總統與院長;政策溝通要廣發說帖,透過「專業公關公司」研議,細節還包括首長可接受專訪,但扣應或澄清則交副首長或業務主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細觀25點提示,無一不是馬政府第一任劉兆玄內閣痛定思痛的「教訓」,行之早有四、五年,唯一的差別是四、五年之間,各部會花在延聘公關公司的文宣和政策宣導費用大增,效果顯然有限,否則不會此刻再提。

政務官為政策溝通或辯護,理所當然。不過,江內閣可能沒有意識到、或有意識卻無力扭轉窘境,因為馬政府的政務官泰半沒有自己的政策,25點提示開宗明義先讓閣員研讀馬總統2008年政見和2012年黃金十年國家願景,「選舉政見」禁不禁得起辯論已經是個大問題,要求閣員為自己不熟悉「政見概念」辯護,豈非強人所難?

隨便舉例。十二年國教是馬總統三年前在元旦致詞中提出,其內容、細節均不詳,還是變成教育部的「政策」,一下子免試、一下子免學費,完全是在週邊細節上打轉。外界不斷質疑馬政府十二年國教的理念與方向,但是教育部長在這些真正的政策理念面完全無法招架。更甭高課綱「微調」,天外飛來的國家教育院拍板課綱後,教育部到底同意不同意都有兩個說法,這要從何辯起?

再如稅改。2008年,馬政府減了最具代表性的富人稅─遺贈稅。2009年,馬政府「輕稅簡政」政策定調。2011年,馬英九又拍板了營所稅大幅調降。凡此種種都是造成國家財政拮据、債務飈高、公共建設不足、國民生產毛額成長動能趨緩的原因。如今,馬政府反過頭來對富人加稅,從減半兩稅合一、到調高邊際稅率,又要財經首長為這些政策辯護。殊不知,財政部越是辯稱當下政策正確,就越是在承認幾年前的減稅政策是錯誤的,逼著政府首長做這種精神分裂、今是昨非的辯護,誰能理直氣壯?

上述兩例之外,還有勞民傷財不知意義何在的行政院組織改造,愈改組織愈龐大;從五都到六都的地方改制,愈改愈加深藍綠選戰消耗的社會成本;一廂情願卻寸步難行,甚至沒人知道在幹啥的「中部創新走廊」;還有動搖國本又兵源嚴重不足的全募兵制,國防部與財政部甚至對要不要為此課徵「募兵捐」都不同調,不要說辯護,兩部先辯論辯論到底財源從何而來吧。

政策辯護不是大專盃辯論賽,靠口舌儀表與論述邏輯計分,政策辯護要有三個前提:政策是對的、政策是對國家好的、政策是首長真心認同的。若是這些前提不成立,即使首長甘心為烏紗帽辯論,民眾依舊不會埋單。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