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革命關鍵因素──煤礦──如何影響英國與中國走向不同的發展道路?《大分流》選摘(2)

2019-07-17 05:10

? 人氣

英國的煤礦城鎮(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英國的煤礦城鎮(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事後來看,如果說歐洲賭對了馬,那麼使歐洲贏得賭注的因素似乎得歸功於偶然條件……

──《大分流:歐洲和中國為何走上不同道路?推動現代世界經濟形成的力量》

編輯的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英國能有工業革命居然有巧合與偶然的成分存在?中國江南的原始工業幾乎與英格蘭的原始工業一樣發達,為什麼最後沒能如英國一般發明出蒸汽機?關鍵原因居然和中國江南的人腳下沒有煤礦有關?

以下摘自《大分流》81頁-91頁

較早期的工業革命觀,往往把煤視為主角。得到類似程度之關注者,只有棉花、鋼、鐵、鐵路,而其中除了棉花,其他幾項都需倚賴煤。

在十八世紀之前,世界許多地方已有類似蒸汽機的發明,只是它們始終被當成是奇珍異物,沒什麼實用價值。中國人老早就懂相關的基本科學原理(知道大氣壓力的存在);而作為「鼓風爐」的一部分,中國人也老早就掌握與瓦特的裝置極類似的某種雙動活塞/汽缸裝置,以及把轉動變為直線運動,其精良程度並不遜色於二十世紀前任何一種裝置。尚待改良之處,就只剩用活塞來轉動輪子,而非用輪子來推動活塞(在風箱裡,活塞運動是為了送出熱氣,而非為了驅動輪子)。

一六七一年,有位耶穌會士在紫禁城展示了可運行的蒸汽渦輪驅動車和蒸汽船的縮小版模型,而這個設計似乎同時參考了西方與中國的模型。於是,從純技術的角度看,這個最重要的工業革命技術本可能在歐洲境外也發展出來;那麼我們就絕不能斬釘截鐵地說,它只會在歐洲最早發展出來。

工業革命為什麼發生在英格蘭而非長江三角洲?

我們雖無法完全解釋歐洲(或更具體的說,英國)為何成為煤、蒸汽方面等一連串發展(工業革命的核心)的發生地,但我們卻還是能找出某些理由。長江三角洲與英格蘭類似,都存在著需要紓解本地木材供給吃緊情況的誘因,也存在著先進技術和高度商業化的經濟。而當我們拿兩者相比,就會發現歐洲的優勢之處,主要是在整體的技術水平與地理上的偶發事件,而非整體經濟的市場效率上有什麼優勢(這種優勢大概不存在)。

西歐在十八世紀領先世界的重要技術,也就是英國獨步世界的技術。採礦技術是其中之一,但像時鐘製造、槍炮製造、航海儀器等其他技術,其重要性則非一眼就能看出。

中國整體採礦業的歷史,特別是採煤業的歷史,有點令人費解。中國北部和西北部煤蘊藏豐富,在華北擁有中國政治、經濟、人口中心的漫長時期裡,中國發展出龐大的煤鐵複合體。事實上,根據羅伯特.哈特韋爾(Robert Hartwell)的估計,一○八○年左右中國的鐵產量大概比一七○○年俄羅斯以外歐洲的產量還要多。此外,這一煤鐵複合體不只規模龐大,還十分先進:例如中國的製鐵業者似乎已懂得製造和使用焦煤(精煉煤),而其他地方還要再過數百年才會發現這東西。然而,在一一○○至一四○○年這段期間,中國北部和西北部遭遇多得令人咋舌的一連串天災人禍打擊:從外族(蒙古人等)入侵和占領、內戰、到嚴重水災(包括黃河一次大改道)與瘟疫等。十二世紀攻打中國的女真人,往往要求宋朝交出京畿一部分手藝最精的工匠,作為(暫時)停止圍城的代價;至於那些工匠有多少人返回,並不清楚。到了一四二○年後該區域局勢開始恢復某種程度的穩定時,中國的人口中心、經濟中心已轉移到生態上較適人居的南方,且這一改變從此未逆轉;十五世紀時,華北許多地方人煙稀少,不得不仰賴朝廷主導的移民以充實人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