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蘇揆訓話的寒蟬效應─當行庫成為政治工具時

2019-04-12 07:30

? 人氣

蘇揆找8大行庫訓話的寒蟬效應,讓行庫可能成為政治工具。(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蘇揆找8大行庫訓話的寒蟬效應,讓行庫可能成為政治工具。(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天在行政院會召開前,找來公股8大行庫的董事長與總經理「訓話」,這是過去歷任行政院長中,少看到的一幕;最讓人憂心的是:當權者不忌諱的把手伸進行庫,讓公股銀行的政治性超越金融性,服從長官重於專業判斷,公股行庫與台灣的金融業,俱危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蘇貞昌對這些公股銀行董總說,公股銀行也是政府的一員,要一起努力,「照顧人民」。除了本行業務外,公股銀行也要多協助中小企業轉型貸款、社會住宅、長照,新南向以及五加二產業的發展等。

坦白說,在經過上周突如其來的行庫人事大地震,4家行庫董總換人後,蘇貞昌再找來8大行庫董總一起聽訓,說好聽是「勉勵提升士氣」,但可以想見他們對蘇貞昌那句「公股銀行也是政府的一員」,所以要他們「一起努力照顧人民」,到底是作何解讀與感想─不必懷疑,其實就是擺明了要所有行庫配合執政黨所有政策,否則,依照上周被外界名為「行庫大屠殺」的換人作法,不配合者很容易就要被「拔掉」,誰還敢囉嗦不配合呢?

但問題是:需要配合的政策,很可能是風險太高,未來成呆帳機會大的貸款;甚至務實的看,如果那些需要金融界支持的「政策性貸款」,利率佳、能獲利、更兼風險低又是銀行有能力掌握的案件,民間金融機構早就跑第一、搶著去貸款,不必也不會要政府「道德勸說」、甚至施壓要公股銀行配合貸款。

既然是需要政府要求公股銀行配合政策貸款,顯然就是貸款能量不夠,以金融體系濫頭寸多、各家銀行滿手資金下,還要公股行庫多多配合,可想見這些政策貸款就不會是好的案件。這不就是把風險拚命往公營行庫塞?民進黨批評當年的慶富案是一個錯誤的政策貸款案,但顯然認為那是「國民黨的案子」,卻不想想現在壓著公股行庫配合政府政策、「一起努力照顧人民」,豈不是為未來製造更多又更大型的慶富案?

事實上,過去3年,金管會已經放寬、甚至放棄風險意識,一再放寬原有的金融法令,要銀行多參與政策貸款,不論是社會住宅都更案、新南向、新創與創投、或是風電太陽能等綠色金融。國內金融機構對綠電融資有疑慮,投入程度有相當的保留,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就多次要公股行庫當風電融資的領頭羊;再經過蘇貞昌這次的震撼教育加訓話,行庫豈能不從?但那些風險,卻全部由銀行承擔─即投資人與全民一起承擔。如果貸款出問題也是數年後的事,屆時所有人全部都安全下樁了。

上周的行庫人事案,很明顯是行政院強勢主導,雖然所用的人選仍是出身金融界,但也被認為有過多的政治與派系人脈考量,而4家董總易人的行庫中,有3家是掛牌上市公司,政府只是持股2成的大股東,行政院驟然片面宣布換人,被批是完全無視公司治理;周四蘇貞昌找8大行庫董總,說他們也是政府的一員、「要一起努力照顧人民」,則是對金融專業更嚴重的殘害,更無視這些行庫大多已是上市公司,政府持股只在2-3成,行庫更要照顧企業與股東利益─行庫是公司法人、也是上市企業,絕對不能當成政府單位一樣等同類比,蘇貞昌的說法嚴重錯誤。

政客為了政治利益,不吝於伸手進行庫,攫取其需要的政治利益;但回頭看過去19年,台灣已發生過3次政黨輪替,未來亦遲早會再發生;因此某個角度而言,那些當權者與政客都是一時的。未來只能希望與期待行庫的高層,能守住專業、少點妥協與政治,替行庫與台灣金融業(公營行庫占全台金融產業的半壁江山)保留一點元氣;當然,身為公股管理人的財政部,更該「拿出點肩膀」,有所為有所不為,別為金融業種下禍苗。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