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專利戰爭白熱化與「專利蟑螂」橫行,台灣科技產業迎來智財保護重大進展。由工業技術研究院主導,攜手全國工業總會、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及創智智權(IP Bank)共同推動成立的「LOT(License on Transfer)產業聯盟」,今(24)日正式舉行成立大會。該聯盟首波成員涵蓋台積電、日月光、力成、世界先進、智易、技嘉、微星、欣興等近20家半導體、資通訊與PCB龍頭企業,初期可望整合逾15萬件有效專利,打造橫跨產業鏈的「專利防火牆」,強化台灣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與抗訴訟韌性。
NPE威脅升溫 LOT聯盟成全球防禦主流策略
根據創智智權研究指出,2022至2024年間,台灣企業遭遇的海外專利訴訟中,高達70%來自非實體專利業者(Non-Practicing Entities, NPE),這些業者不從事研發與製造,僅藉由收購專利主張高額權利金或興訟。工研院指出,LOT聯盟源自Google等國際大廠的成功經驗,藉由簽署「轉讓即授權」協議,僅於專利轉讓至NPE時自動啟動交叉授權,有效降低訴訟風險。
LOT產業聯盟目前規劃以半導體與資通訊為主的兩大技術領域,成員可依自身專利布局選擇加入類別,聯盟將提供即時訴訟防禦、專利風險預警、共享專利資源及成本分攤方案,提升供應鏈整體韌性。
工研院王鵬瑜:以聯盟提升產業話語權,推動國際對等合作
工研院法務長王鵬瑜指出,LOT產業聯盟具三大特色:1.不干預商業競爭;2.授權僅於專利落入NPE時生效;3.不揭露技術與商業機密。

他進一步說明,透過聯盟共享制度,可使台灣廠商不再單打獨鬥、有效整合分散的專利戰力。他也提到,過去在協助台灣企業因應國際專利攻擊經驗中,曾與工協會、研究機構共同緊急分析、應對數百件專利訴訟案,避免技術優勢被扼殺。王鵬瑜強調:「台灣隊在技術與專利實力上的集體運作,將能在與國際大廠談判中,取得更高談判籌碼。」
LOT聯盟將於9月底正式成立,王鵬瑜透露,目前已有美國Line Network與日本企業表達合作意願,後續將啟動與國際類似組織的合作對話,擴大台灣在全球智財體系中的影響力。
許介立:LEP計畫結合產業資源,建構共同防禦體系
全國工業總會常務理事暨電電公會副理事長許介立表示,台灣企業因為技術實力逐步提升,常遭國際專利商人藉專利濫訴攻擊。此次LOT產業聯盟的成立,正是透過產業間共享專利資源,建立防禦機制。

許介立進一步指出,LOT聯盟推動的「LEP計畫」為產業提供跨國訴訟防禦、專利共享與法務支援,有助於減少廠商因專利攻擊而產生的營運成本,強化台灣整體競爭力,「未來我們也將探索與其他國際專利聯盟的合作機會,進一步擴大保護範圍,讓台灣廠商在全球市場中擁有更強的防護力與話語權。」
智財局長廖承威:建立台版專利聯盟,啟動全球合作新格局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局長廖承威表示,LOT聯盟的成立代表台灣首度由政府、產業、公會與研究機構四方協力打造的專利策略組織,這不僅是智財保護的新里程碑,也具備重大國家戰略意義。他強調:「透過LOT聯盟,台灣廠商可安心專注於技術研發與國際布局,避免落入NPE的訴訟陷阱。」
廖承威並指出,LOT聯盟也將成為台灣與全球智財聯盟交流的起點,期望透過跨國合作,推動跨境專利註冊與商業協作,共同打造共榮共好的知識經濟生態。 (相關報導: 黃金遇戰火卻不漲反跌,會是進場好時機?蔡正元:跌破這數字就可以 | 更多文章 )
工研院表示,未來LOT聯盟亦將結合其「2035技術藍圖」規劃,涵蓋AI、半導體、智慧製造、無人機等關鍵技術,擴大專利池能量,推動台灣成為亞太智慧財產協作樞紐。主辦單位也誠摯邀請更多國內外企業加入,打造面向全球的「智慧財產防火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