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任何本土確診病例的此刻,一場攸關公衛安全的「隱形戰爭」,已在雲林北港悄然打響。當縣長張麗善於今(24)日親自帶隊,在觀光重鎮北港示範如何「滅孑」時,這場防治活動的真正目標,並非帳面上的數字,而是那位更危險、已潛入家戶的敵人——埃及斑蚊。這是一場從「零」開始的戰爭,因為所有人都明白,當第一個病例出現時,防線就已宣告失守。
汛期將至,雲林縣府團隊與疾管署如臨大敵,原因無他,那位登革熱的「超級傳播者」埃及斑蚊,已連續兩年被國衛院監測到現蹤北港。相較於全台常見的白線斑蚊,埃及斑蚊偏好在室內棲息、叮咬人類,傳播效率更高,這意味著一旦病毒進入社區,傳播速度可能超乎預期。
這場戰爭最棘手之處,在於敵人已滲透到最難防守的區域。張麗善提到,「過往本縣防治重點多集中於戶外,然家戶內積水容器也是主要孳生源,卻因難以掌控、清除力有限而成為防治死角。」這番話點出當大眾還在注意戶外水溝時,真正的威脅可能就藏在家中某個被遺忘的角落。
疾管署南區管制中心副主任陳紫君表示,國衛院近兩、三年持續偵測到埃及斑蚊有向北擴散至北港地區的趨勢,「為避免於北港地區落地生根,疾管署這一兩年動員與雲林縣政府合作。」換言之,這不只是一次性的年度清掃,而是一場阻止高風險病媒蚊建立「前線基地」的保衛戰。
這份警覺其來有自。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去年全球登革熱病例創下歷史新高,而台灣今年的境外移入病例也創近六年次高。在「內憂外患」夾擊下,北港這個每年湧入近千萬香客的信仰中心,其頻繁的人口流動,使其成為一個絕對不能失守的節點。
除了感謝北港朝天宮、鎮公所、里民與志工的協力,縣府也持續針對朝天宮周遭人流最密集的8個高風險里別,進行地毯式的家戶內孳清與衛教。
衛生局長曾春美也強調,提醒民眾若經查獲孳生源且複查未改善,將依《傳染病防治法》處以新臺幣3,000至1萬5,000元罰鍰。這項罰則清晰地傳達了一個訊息:在這場從零開始的戰爭中,沒有任何僥倖和模糊的空間,因為每一個被忽略的積水容器,都可能成為引爆疫情的第一個火藥庫。
(相關報導:
登革熱69例境外移入創6年次高 疾管署:入境出現這5症狀快通報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