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年攻台暫緩?學者曝中共當前戰略重心不在台灣 北京想演好這角色

2025-06-24 21:34
旅美學者翁履中認為,台灣短期內不必過度擔心2027年的戴維森軍事窗口,因為北京的當前戰略重心並不在台灣。(資料照,美聯社)
目錄

美國日前參與中東戰爭,對伊朗3大關鍵核設施福爾多(Fordow)、納坦茲(Natanz)與伊斯法罕(Isfahan)發動協同空襲,引發伊朗反彈引發伊朗反彈。中國外交部譴責美方行動,批評其違反《聯合國憲章》宗旨與原則,以及國際法。旅美學者翁履中指出,美國總統川普在中東放火,中國形象洗白,台灣應冷靜觀察北京戰略轉向。

翁履中在臉書撰文表示,這次美國主導的對伊朗核設施轟炸,並不只是一場空襲,也是一場全球話語權與戰略角色的重塑戰。中國外交高調譴責美國,不只是聲援伊朗,而是在藉機強化「和平倡議者」的敘事框架,對照川普軍事行動的激進形象,打造自身作為穩定力量的「對照組」。

翁履中認為,這對北京而言,是一次形象工程的戰略窗口,尤其在南方國家與部分美國盟友對華府強勢作風日益反感的氛圍下,這種「不選邊、不擴戰、不躁進」的姿態,正好迎合國際社會對穩定的渴望。

台灣不必擔心2027共軍攻台了?

翁履中指出,北京此刻無強烈動機主動擴大地區緊張局勢,沒有理由主動點燃台海衝突。相反,中國正藉川普行動的激進風格,塑造「穩定大國」的新角色定位,製造區域危機反而會讓中國現正進行的「國際大國重塑工程」功虧一簣,換句話說,台灣短期內不必過度擔心2027年的戴維森軍事窗口,因為北京的當前戰略重心並不在台灣,而在全球敘事的重整與外交秩序的重建。

翁履中續指,對台灣而言,這也提供一個務實的訊號:我們要把握川普任內這段「中國不躁動、國際聚焦中東」的時間差,強化自身國安體制、推進區域合作與國際可信度建構,而非沉浸於對中情緒或內部鬥爭中空轉。

翁履中:演好「和平」這個角色 對現在的北京最有利

翁履中總結說道,國際局勢正在重構,誰能掌握節奏與定位,誰就能在混沌中站穩,當然不要樂觀以為北京會永遠抱持同樣態度,更不是必然的和平主義者,但此刻,它很清楚,演好「和平」這個角色,對現在的北京最有利。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