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升值至29.46元,對多數電子與外銷企業的財報恐有負面影響,不過在蔓延至經濟與消費之前,以內需為主的企業將不受影響,甚至還有正面助益。
文/黃俊超
美元指數滑落,川普政策成主因?
被視為具有避險功能的美元,在全球政經局勢前景高度不確定的狀況下,理論上應該會是市場重要的工具之一,然而今年來表現卻相當弱勢,美元指數自一月中旬的110.176滑落至近日低點97.602,理由之一來自川普政府本身反覆不定的關稅政策,導致投資人信心降低,也是美債殖利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加上美國本身累積龐大的債務赤字、通貨膨脹可能再起的威脅,與聯準會持續暫緩降息的態度,短期內可能暫時不易出現反轉。
外資回流與出口強勁,台幣何以持續升值?
雖然市場看似正在進行「去美元化」,不過美國是全球最重要的流通貨幣,短期之內很難有被取代的可能性,美國銀行最新報告指出,不能單僅看美元匯率表現,美元負債快速成長、資產配置擴張、技術創新促進流通等,都顯示全球依舊在「美元化」的過程當中,報告的核心觀點顯示,美元是全球儲備貨幣地位並未改變,在外匯交易占比高達88%逾20年不墜,目前僅是短期的震盪而非去美元化。
現階段美元指數的弱勢,相對之下就代表其他國家貨幣的強勢,新台幣自四月至五月初的升值,從33.27元來到近日最低的29.46元兌一美元,幅度超過10個百分點,除了美元指數的弱勢之外,外資於五月在台股轉賣為買、出口商拋匯(不論是需求或是預期心理)、央行干預力道的收斂、五月出口517.4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乃至於央行口中的禿鷹、陰謀論的與美國關稅協議,都有可能是造成新台幣持續升值的因素。
美國半年度報告點名台灣,央行還能怎麼做?
美國財政部六月初的半年期報告指出,未發現主要夥伴有操縱匯率的情況,不過台灣持續被列入觀察名單,在與美國持續關稅協商期間內,可預期我國央行在匯率端難有太大的實際動作,最多只能是有限度的調節,而主要措施仍將以軟性的喊話、喝咖啡為主。台灣央行第二季的理監事會議日期,將會在美國聯準會利率決策會議之後,一般預估利率連五凍的機率相當高。
第三季匯率區間分歧,資金回流帶來風險?
目前市場普遍認為,新台幣本波段的升值走勢,可能還沒有到達盡頭,多數共識雖為第三季不會升破28元兌一美元,但是對於區間看法卻相當分歧,且由於若是台灣企業調整美國資產比重,而後再將資金轉回台灣,則可能引發連鎖性波動。解鈴還須繫鈴人,美國的貨幣政策應該會是新台幣能否回穩的重要關鍵。
財報季將至,匯損與毛利率壓縮怎麼看?
新台幣的強勢升值,若以過往數據來看,將會帶給股市相當正向的力量,將有助於國際資金進入台灣市場,若央行能讓這些熱錢擺放在正確的位置,則力道將會更為放大,然而,短線上除了關稅與戰爭之外,對於以電子股與出口為主體的台股來說,勢必將會帶來匯損與毛利率壓縮,第二季財報將有高機率不如預期,多空相互拉扯下,指數短線上可能維持在高檔區間震盪,不過目前尚未對指數真正帶來太大影響,或等接近財報公告才會有所反應,然若公告後利空不跌,則有望成為新一波攻擊的開端。 (相關報導: 12萬→1.2萬!現貨黃金大降門檻,小資入手避險保值一步到位 | 更多文章 )
文章授權:《先探投資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