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地震只是開端?專家示警1情況 憂喊「從沒發生過」:小心規模8以上強震

2025-06-19 16:42
日本是否將迎來毀滅性地震受到各界關注。(示意圖/Unsplash)
目錄

近半個月來地震活動頻繁的北海道太平洋沿岸地區,19日清晨又在根室半島東南方海域發生規模6.1及淺層地震,短短半個月發生至少四起規模6以上的地震,也讓民眾不禁擔心是否為大規模地震的前兆。

北海道「異常空白期」成警訊

日本北海道地區19日早晨8時許發生規模6.1地震掀起熱議,日本氣象公司「Weather News」預報員山口剛央說明,單以北海島東部海域來看,在經過長時間未發生規模6.5以上地震的「空白期」後,就有接連發生規模6.5以上地震的機率

從過往地震數據可以發現,1982年至1992年的空白期過後,就發生了1994年規模8.2的「北海道千島群島地震」。

然而在2003年「十勝近海地震(十勝沖地震)」後,該區域的空白期已經超過17年,山口剛央坦言,這段長時間的空白期「前所未有」,若能量繼續累積沒有釋放,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也會隨之升高。

山口剛央指出,由於1952年的「十勝近海地震」就是空白期後發生的規模8.1強震,因此2003年至今的「異常空白期」也不免讓人擔憂,可能發生規模6.5以上、甚至達到規模8的恐怖強震,且如果距離陸地太近,最大震度恐達5弱以上。

「南海海槽大地震」隱憂飆升

我國中央氣象署說明,地震機率是研究人員根據歷年來中、大型地震的發生間隔,依地區估算出「地震周期」,再結合斷層活動、地質調查等因素,得出相對應的數據分析結果。 

而近期外界最為關注的南海海槽大地震,日本氣象廳計算指出,有別於2013年的70%風險,如今風險已經達到80%,強調地震機率只是預估值、週期也只是一個觀測的切入點,重點仍在意識到災害隱憂達到優化防災政策的目的。

新活動斷層「恐釀規模7強震」

此外日本國家研究機構「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調查,位於大分縣國東半島沿岸,發現一條以「橫向錯動」為主、長約60到70公里的活動斷層 (相關報導: 日本發現新活動斷層!1現象恐釀「規模7以上強震」 南海海槽威脅飆破八成 更多文章

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吉見雅行說明,橫向錯動的斷層型態雖然引發大規模海嘯機率較低,但仍可能有規模7以上的強震發生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