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於1670年的哈德遜灣公司(Hudson’s Bay Company),是加拿大老牌百貨零售企業,卻也難逃實體零售業的倒閉潮命運。隨著客流量持續下滑、電商崛起衝擊,加上經濟壓力加劇,哈德遜灣進行破產清算,並將關閉全國所有門市,裁撤約8347人,占總人數89%。根據外媒《CBC》6月17日報導,一位知名購物中心業主、華裔億萬富豪,近期出價600萬加元(約新台幣1億4300萬),希望接手哈德遜灣百貨旗下自家商場中的三個租約。
哈德遜灣擁近萬員工、百家門市,如今全數走入歷史
根據路透社報導,哈德遜灣擁有96間門市、4座物流中心以及近萬名員工,是國內零售業的歷史最悠久的企業。但從5月27日公布的法院文件來看,該公司在6月1日前全面結束營業,剩餘員工僅保留1017人,用於後續清倉與關店工作。
其中有899人將於6月15日左右遭裁撤,屆時物流中心也將同步關閉,最後118名員工將協助公司依《公司債權人安排法》(CCAA)完成資產處理與債務安排。
哈德遜灣早在今年3月就依《公司債權人安排法》(CCAA)提出重整申請,並尋求買家接手營運,但最終未能成功挽救業務。截至倒閉前,公司負債累計逾10億加幣(約新台幣217.8億元)。
經濟壓力重擊實體零售,失業率創半年新高
這起關店與裁員潮也突顯加拿大零售市場的轉變。今年4月,加拿大全國失業率攀升至6.9%,創下自去年11月以來新高。外界普遍認為,美國持續對加拿大課徵關稅,令出口型經濟承壓,加劇企業經營困難,連帶影響勞動市場。
品牌資產轉售他人,哈德遜灣正式畫下句點
除了裁員與關店外,哈德遜灣的品牌資產也已出售。其經典商標與品牌識別,包括徽章與代表性彩條,本月初已被加拿大輪胎公司(Canadian Tire Corporation)以3000萬加元買下,成為另一家本土企業的資產。
富豪砸1億,願出手承接哈德遜灣百貨三個租約
根據《CBC》6月17日報導,哈德遜灣公司(Hudson's Bay)將裁員超過8300人,約佔總人數的89%。屆時,該公司所有門市將關閉。
卑詩省一位知名購物中心業主、華裔億萬富豪劉煒紅,近期出價600萬加元(約新台幣1億4300萬),希望接手哈德遜灣百貨(Hudson’s Bay)旗下位於她自家商場中的三個租約。
劉煒紅透過其地產公司 Central Walk 擁有Tsawwassen Mills、Mayfair Shopping Centre 和 Woodgrove Centre 三間購物中心,並為這三間百貨舊址租約開出每間200萬加元(約新台幣4760萬)的收購價。目前該交易仍需法院批准。
目前該交易仍需法院批准,這筆交易若獲法院批准,將成為她打造新百貨王國的第一步。
這項交易與她先前針對哈德遜灣及其姊妹品牌 Saks Fifth Avenue、Saks Off 5th 旗下最多25個租約的出價為獨立案。法院文件顯示,這位355年歷史的老牌百貨公司已向法官申請批准相關租約轉讓。
除劉煒紅外,哈德遜灣律師也透露,還有另外兩間公司對部分門市有興趣,相關買家名單預計將於近日公布。截至目前,除加拿大輪胎公司(Canadian Tire Corp. Ltd.)已以3000萬加元(約新台幣7億1400萬)收購哈德遜灣品牌28家門市的租約資產外,雖然該公司的部分業務將在新東家的領導下繼續運營,但原哈德遜灣公司已永久退出市場,而其餘潛在承接方身分尚未曝光。
資料來源:《路透社》、《CBC》 (相關報導: 老牌知名大廠才宣告「退出台灣」!負債近500億元、裁員700多名員工,經營41年破產撐不住了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