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蛋是蛋料理中最容易處理的一道,只要把水煮沸之後下蛋,等待時間一到便可以把蛋拿起,冷卻後就能食用。不過,水煮蛋看似毫無難度,但其實料理上也須要技巧,例如如何令它不爆殼、拿揑蛋黃的生熟程度等,以下分享嘗試了數個水煮蛋的實驗,整理過後的零失敗小撇步,讓你在下次煮蛋時可以一次成功!
炒蛋、水煮蛋、煎蛋、荷包蛋...蛋料理菜式變化多,最容易掌握的應該是水煮蛋,但不見得人人都能煮得好。先別說掌握蛋黃的生熟程度,要令蛋殼不裂開也是一大學問,不少人在下蛋的那瞬間便發現蛋白流出,結果一鍋子浮滿蛋白。在網路上尋找關於水煮蛋的技巧及方法,發現有2個較為多人推薦(1)電鍋水煮蛋法、(2)加醋水煮蛋法。實測各方法後,以下介紹了8個水煮蛋小技巧及方法。
基本水煮蛋5步驟
步驟1|準備一個鍋子,加入適量的冷水(水位要蓋過3/4顆雞蛋)及室溫蛋。
步驟2|蓋上鍋蓋,中火煮12分鐘。
步驟3|熄火,打開鍋蓋立刻把雞蛋移到水中,沖冰水3分鐘或以上,直至雞蛋不再散發熱氣。
步驟4|把水煮蛋的表面敲出裂紋,找出底部撕開蛋殼。
步驟5|如不用切開,此時便可以享用。若想把水煮蛋切開,先把刀沾一沾水後抹一抹,打橫一刀切。
基本水煮蛋8大技巧
1、不要使用有裂痕的蛋:雖然看似是廢話,但若使用有裂痕的雞蛋,注定失敗。
2、必須使用室溫蛋,因雞蛋和水溫的溫差是不爆殼的重點
3、雞蛋從冰箱拿出後先放上兩小時成室溫蛋。如沒有耐性,可在流水下沖水3分鐘,令雞蛋升溫,當雞蛋溫度較低,但水溫卻很高的時候,雞蛋內的氣會膨脹讓蛋殼在極度溫差下裂開。
4、聽到雞蛋在鍋中碰撞的聲音是正常,但需注意沸騰狀態避免長時間大滾,令雞蛋外殼破碎,保持微滾即可。
5、把雞蛋沖冰水有助容易脫殼。
6、把雞蛋握在掌心中較容易感受到雞蛋是否已經降溫。
7、從底部撕開蛋殼更容易較完整地撕走殼碎。
8、把刀沾水可避免過多蛋黃黏在刀面上;打橫切可避免蛋黃流走。
以上是最基本的水煮蛋方法,雖說是最基本但當中仍然有技巧才有助成功。接下來,記者實測電鍋水煮蛋法和加醋水煮蛋法。又稱懶人水煮蛋法,因為這種方法可以不用看火,而且比平常更省水省電;後者跟基本的水煮蛋方法相似,只是加了醋和在水滾下下蛋,加快了雞蛋熟透的時間。
電鍋水煮蛋方法
步驟1|準備一張廚房紙巾、蛋及電飯鍋子。
步驟2|將整張廚房紙巾弄濕,平放在電鍋內。
步驟3|放入雞蛋,蓋上鍋蓋按下煮飯按鈕,等待按鈕自動跳起(坊間有不少人指時間約12分鐘)。
步驟4|把雞蛋拿出及過冷水分鐘或至雞蛋不再散發熱氣。
步驟5|把水煮蛋的表面敲出裂紋,找出底部撕開蛋殼。
加醋水煮蛋方法
步驟1|煮滾一鍋水,加入室溫蛋。
步驟2|同時加入一湯匙醋,蓋上鍋蓋,用中火烹煮7分鐘30秒。
步驟3|把雞蛋拿出及過冷水3分鐘或至雞蛋不再散發熱氣。
步驟4|把水煮蛋的表面敲出裂紋,找出底部撕開蛋殼。
總結:加醋水煮蛋法最快、成品更像溏心蛋!
雖然每個方法各有千秋,但加醋法的時間最短而且出來的效果最像溏心蛋,不管是拌飯、煮麵或吃蛋都一樣好吃!電鍋、熱水煮蛋法亦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因為真的不用看火也不怕蛋殼裂開, 只是控制時間比較困難,需作多次嘗試才可以得知自己喜歡的時間。
不同水煮蛋時間的蛋黃生熟程度:原來水煮蛋助身體吸收最多蛋白質!
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志強教授曾接受《香港01》的訪問表示「煮熟的雞蛋會令當中的蛋白質denature(變性),令它容易被人體消化。而未經煮熟的雞蛋無論蛋黃或蛋白,它的蛋白質也會較難消化,對腸胃做成壓力,也會影響營養的吸收」。
吃水煮蛋的好處
根據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范志红的研究所得,帶殼煮蛋在護心、蛋白質好消化、維他命保存的排行榜上都是第一名。
帶殼煮蛋不用油,烹調溫度不高,蛋黃中的膽固醇亦沒有被氧化。
如果膽固醇一旦被氧化,會成為心血管的健康威脅,故此水煮蛋對心臟最有益。
水煮蛋的加熱溫度低,營養可得到全面保留。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香港01(原標題:水煮蛋方法|水煮蛋必成功8大技巧+實試3種方法加一種材料防爆殼!) (相關報導: 涼拌小黃瓜食譜》零失敗做法、醃料!內行先做1步驟「秒去苦味」,爽口開胃媲美餐廳級美味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林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