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民眾面對蟑螂和螞蟻在住家中橫行往往不堪其擾,但中興大學昆蟲系教授黃紹毅卻自信表示,自家已經20年沒有出現過1隻蟑螂或螞蟻,強調保持環境整潔與正確使用防蟲工具,遠比「見蟑就打」來得有效,也更能兼顧衛生與安全。
蟑螂難防?真正的敵人是「德國小蟑螂」
據《三立新聞網》報導,黃紹毅指出,過去常見的大型美洲蟑螂多棲息於下水道與戶外,實際上家庭中更常出現的是體積小、行動快的德國蟑螂,「牠們適應力強、躲藏速度快,一旦進入居家環境,就很難以人工方式完全清除」。
黃紹毅建議,由於德國蟑螂體積極小,甚至可能隨紙箱、包裹潛入家中,遇到此類害蟲時,應避免使用傳統噴霧殺蟲劑,而是選擇「凝膠餌劑」來進行源頭滅除,「只要一隻吃下餌劑,回巢後就能連帶毒殺整群,持續數週後效果相當明顯」。
誤踩恐致病,勿用拖鞋打蟑螂
此外,黃紹毅強調,想徹底杜絕蟑螂和螞蟻入侵,「不給機會就沒煩惱」,建議民眾從幾個生活細節做起,包括門窗縫隙密封、廚房保持乾燥、排水口加蓋,以及確實清理食物殘渣與垃圾,這些都是預防害蟲的重要關鍵,「只要室內環境不提供食物來源與藏身空間,蟑螂自然就不會現身,這是防治蟲害最根本也最有效的方法」。
面對突然飛來的蟑螂,多數人第一反應是拿起拖鞋猛力拍打,不過黃紹毅提醒,這樣做反而可能造成健康隱患。
他表示,「蟑螂經常出沒於垃圾堆與下水道,身上可能攜帶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病原體,一旦拍打後屍體破裂,這些細菌可能隨體液四散,反而造成環境污染」,建議在可控制範圍內應以專業藥劑或工具清除,不建議直接接觸、拍打處理。
至於防蟲藥劑是否有效,黃紹毅也特別說明,市面上的滅蟑、殺蟻商品多數都經過國家級實驗室認證,產品本身是經過專業測試、有效又安全的,關鍵在於是否依照正確方式使用,並搭配生活習慣改善,才能發揮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