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台灣防疫面臨最大危機!桃園醫院群聚感染考驗應對措施

2021-01-27 12:04
針對眾多抨擊聲音,陳時中向台灣媒體表示,他將防疫視為「作戰」,坦言目前是台灣防疫最為險峻的時刻。(圖/BBC提供)
針對眾多抨擊聲音,陳時中向台灣媒體表示,他將防疫視為「作戰」,坦言目前是台灣防疫最為險峻的時刻。(圖/BBC提供)

台灣防疫面臨最大危機。台灣疫情指揮中心總指揮官陳時中宣佈,位於台灣北部的一所公立大型醫院「桃園醫院」發生群聚感染,已累積15例個案,並有向社區擴散的跡象。

陳時中緊急宣佈新政策,除了上千醫護人員開始居家隔離之外,對曾在該院住院的病患、陪病者強制要求居家隔離14天,受影響人數近5,000人。同時,至今仍有2名確診者的染疫來源尚未釐清。

這是台灣自新冠肺炎全球爆發後面臨的最大危機,引起台灣社會高度警戒及討論。

台灣防控至今確診人數不及一千,社會經濟活動順暢,一直被視為全球防疫楷模之一,如今爆發醫院群聚感染,並位於人口稠密的北部地區,引起全民警戒。與此同時,此次危機也引起許多對於台灣防疫政策的批評以及檢討,是否需要根據疫情變化而改變,防疫動作是否太慢以及擴大「封城」或進行普篩等議題。

面對危機,台灣社會已經高度警惕,舉辦數十年的台灣大型元宵燈會、台北國際書展以及渣打馬拉松路跑等活動全數宣佈取消。據媒體報導,許多科技大廠也即刻要求住在桃園的員工立即在家工作,無需通勤到廠上班。

截至1月26日,台灣累計有890例新冠確診案例,其中780例為境外移入。

桃園醫院群聚感染

此次台灣醫院的群聚感染發生在今年一月初。一名桃園醫院住院醫師,曾照顧一名自美探親後返台、確診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該名患者因為病情惡化,在院內必須進行插管,懷疑該醫師可能是在病房內被傳染;該醫師之後身體出現輕微不適,但並未多留意,有去診所就診,仍持續到到醫院上班,症狀加劇後緊急通報醫院採檢後確診。

同時,該醫師同住的護理師女友之後也確診,但兩人在確診前已經在市中心活動,並在醫院服務。台灣指揮中心緊急匡列採檢後,發現兩人各自有親友陸續確診,並對確診者去過的公共場所及親密接觸者進行追蹤採檢等工作。

由於該醫院為公立醫院,並位於台灣主要的國際機場所在地,需照顧約五分之一的新冠確診病患,醫護人員壓力頗大。目前該醫院整個院區目前已經被視為防疫「紅區」,不再接受病人,是否會造成更嚴重的社區感染,未來兩周內是重點。

質疑聲音:普篩或「封城」?

此次危機發生後,有關是否要全面普篩,封鎖邊界甚至「封城」等議題也在台灣社會及媒體出現,人們爭論不休。台灣反對黨國民黨的許多政治人物,開始抨擊陳時中及防疫團隊怠慢以及不願意普篩,以及疫苗採買研發落後對防疫不利。

國民黨智庫副董事長連勝文在臉書上批評台灣防疫失靈,呼籲台灣政府盡速向國外「緊急請求撥給台灣5萬支疫苗給台灣第一線醫護人員」。

同時,也有讀者投書台灣媒體《中國時報》稱,變種新冠病毒傳播迅速,陳時中態度卻「鬆散草率,未能及時限制歐美航班進入台灣,造成境外輸入病例連續爆發,埋下危險因子」;也有民眾在臉書社團呼籲民眾在歐美疫情嚴峻的時候,不要前去探親或者回台過春節,造成醫療負擔。

針對眾多抨擊聲音,陳時中向台灣媒體表示,他將防疫視為「作戰」,坦言目前是台灣防疫最為險峻的時刻。

陳時中在年初接受BBC中文專訪時曾解釋,台灣的防疫希望以「速度」取勝,也就是在發生確診或疑似病患時,能夠迅速匡列。他又補充說,廣泛性普篩需要大量的醫療人力及物力投入,若遇到問題確診,速度就會慢下來,而且普篩存有偽陰性以及偽陽性的問題。「目前台灣案例不多,可以專注於小規模的快速處理。」

事實上,此次桃園醫院群聚感染,台灣政府對數百人進行普篩,發現許多確診者在初次檢驗都是陰性,之後在隔離期間追蹤篩檢數次後才確診。

陳時中強調,「並非我們的方法就一定是最好的,譬如可能會留下沒有辦法探測到病毒的人,但我們的方式就是有個案出現,可以很快地去匡列處理。當然這也是台灣的案例少,所以能夠這樣做。每個地方的情況都不大一樣。兩種方法各有優劣。」

此外,對於台灣是否學習香港封閉社區,強制篩檢或者封閉出入境海關等問題,陳時中對記者回應稱,目前邊境措施沒有加強必要,境內管製作為也還不需升級。

面對被指防疫不力的質疑,台灣總統蔡英文公開發言,代表政府感謝醫護人員防守疫情,並要求民眾勿以不理性言論攻擊該醫院確診醫護及醫護人員。

根據台灣媒體報導,有許多民眾開始運送大量物資及食物給在醫院工作隔離的醫護人員。住在事發地桃園市的簡小姐對BBC中文說:「醫護人員真的很辛苦,雖然大家的角色不同,難免有分岐,但我們想守護台灣的心都是相同的,我不願意抨擊誰!」 (相關報導: 有效抑制新冠肺炎!江坤俊醫師證實:缺乏這營養素染疫機率會大幅上升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林俐

更多文章
部桃院內感染事件延燒 台大公衛陳秀熙揭群聚流行結束時間點
民進黨冷處理罷王、卻高調迎戰罷捷?王世堅吐「真實原因」
最高7000人齊聚!電玩展28日照常舉行 主辦單位:不需要自己嚇自己
明明一柱擎天,為什麼都沒有感覺?外型超帥氣的肌肉猛男,勃起障礙原來出自小時候這經歷
每70人就有1人確診!全球確診突破1億大關、逾215萬人病故
Google板橋辦公室啟用,擴大徵才中!午睡空間、遊戲室員工隨時都能用,多個超讚福利搶先曝光
到底誰是指揮官?與陳時中疑陷防疫「多頭馬車」 蘇貞昌回應了 
「又吸引一頭蒼蠅?你可能跟干貝一樣可口!」名律師列10句日曆文案,驚嘆:性別歧視根本無所不在
和平封院究責馬、游交鋒 蘇貞昌:要記取教訓、別再怪來怪去
蘇聯解體30年的意外驚喜:全球最大乾草原再度成為生物天堂
納瓦爾尼發布普京貪腐證據,普京公開回應:影片裡的豪華別墅「不是我的」
和平封院再掀論戰 他:槍斃馬英九、把游錫堃五花大綁,能幫助部桃嗎?
小資族薪水不多該如何快速累積資產?戒掉9個花錢壞習慣,一年就能多存24萬
華爾街日報》已接種疫苗的人還會傳播新冠病毒嗎?
「對中共性質的理解太幼稚!」中國人權惡化,逾百位專家呼籲歐盟:退出歐中投資協定
蔡英文3天2度喊話「保捷」 蔡其昌:黃捷和王浩宇無法類比
不想再替老闆打工,零經驗要如何創業?除了有遠大理想,先想清楚這3件事
王室、政界菁英都在看!台灣再登國際版面,西班牙外交雜誌12頁報導大讚台灣「亞太民主燈塔」
王莽稱帝根本是上天旨意?史學家:篡位前他就是個道德楷模
從街口支付到螞蟻金服 陳冲談Car-tech對Fin-tech的啟發
涉詐助理費逾300萬 北市議員潘懷宗被聲押
慘!半數藝術工作者爆肝月薪沒3萬 相關科系畢業生5年卻多15%
德、日跨海求車用晶片 謝金河:聯電「躺著也發財」
台北》開箱周董最愛的豪宅王新推案!破天荒北市蓋小宅,年輕人離元利最近的一次
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台獨分子激增!從30年前12.5%漲到今年50.2%
網軍出征醫勞盟臉書 宅神嗆「智障側翼」:真挺醫護就聽醫護怎麼講
中臺灣7縣市觀光步道森遊會最大獎汽車抽出 
為全國運備戰 中市電競代表隊選手選拔說明會登場
玩桌遊學勞權 新北勞權種籽師資培訓營開訓
搖滾不死 府中15「樂聲樂影」影展致敬音樂傳奇人物
社宅停車場「人人可搶」,住戶看的到吃不到 議員批:徒增社會成本
明明晶片大缺貨,為何台積電反被外資狂賣?專家:短線衝太高,休息一下很正常
沒搶到防疫保單,台產股票值得買嗎?冷門的產險股,還有哪些機會?
晶片大缺貨,美德日向台灣求援 彭博社:全球對台依賴達到「危險」地步
風評:部桃群聚駡和平,台灣慣性張飛打岳飛─邱淑媞錯了
陳一新觀點:兩岸對拜登新政府的錯誤期待
他們曾是「神的使者」 如今卻淪為「不男不女」的賤民……孟加拉開設第一所跨性別專門學校 伊斯蘭國家LGBT平權向前行
陳國祥觀點:台灣不要跟著美國陷入部落主義深淵
公孫策專欄:草木皆兵,可以;風聲鶴唳,毋湯!
石恬華專欄》活潑、健談的人,工作都比較順?錯!專家:不必假裝外向,一樣能在職場發光
孔令信觀點:打好抗「疫」戰,不要搞雙標
印太戰略的日印角色》日本以美日同盟為核心 印度不打「台灣牌」反制中國
鄧聿文觀點:北京和拜登政府的衝突可能比想像的提早發生
觀點投書:美台交往,誰在扯後腿?
觀點投書:防疫外洩淪為「爐邊獵巫」
葉國俊觀點:誰是「最偉大的台灣人」
觀點投書:民進黨的魔界三部曲之「口號治國」
觀點投書:支持桃園必須拉高防疫層級
觀點投書:想讓學權進步,請先改變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教場惡習
觀點投書:美國確診多到不必疫調?請給病患多一點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