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多到無法整理,比囤積症更可怕?心理師教你問自己5個問題,擺脫凌亂的衣櫃

2020-12-08 18:06

? 人氣

該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也有「囤積症」呢?(圖/取自高嘉瑜臉書)

該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也有「囤積症」呢?(圖/取自高嘉瑜臉書)

那顆泛黃的枕頭與堆積如山的衣服,相信引起很多人關注和討論,也引發許多女性的恐慌,我衣服也很多,我是不是也有囤積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從網路大多數的討論,你們會發現,囤積症最重要的是此精神疾病已經影響你的生活與社交功能,並且你是無法克制的囤積與無法丟棄已經沒有價值的物品,才可能符合病症描述。

但另一層次來探討,衣服多且無法整理,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有一次我跟海苔熊討論起「衣櫃」,因為在今年我換了兩組衣櫃,分別放置我不同的衣服(我也是該剁手的一族),但在換衣櫃的過程中,我心裡有非常多複雜的感受,特別是在將衣服分門別類時,內在有很多聲音,說穿了,那是一個不斷自我對話的過程。

所以,是否有辦法整理房間,與心理的三種能力:「自我界限」「自我照顧」「自我統整」能力。

1. 自我界限:你能不能清楚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喜歡什麼?重視什麼?在我與物的關係中,也象徵著我與自己的關係。當我無法整理和丟棄,也意味著我生活中容易乘載許多失控的元素,也意味著你可能難以拒絕、難以離開讓你困擾的人事物。

2. 自我照顧:另一種可能是嬌生慣養者,從小就有人幫你整理,而讓你在凌亂中,是為了發出求助訊號,渴望有人來照顧你的行為。我曾經也是極度凌亂的人,但因為皮膚與支氣管過敏嚴重下,強迫我學會整理環境,承擔起自我照顧的責任,而不是倚賴人來照顧自己。

3. 自我統整:一個成熟的個體,具備有將事物「內化」的能力,也就是不一定需要藉由許多物品來「睹物思人」,來確認自己被愛著,人與事物的意義感和價值感,會被收納進心智中,統整為自己的一部分,而不需要堆積大量的物品,來確認自己曾經擁有的歷史、記憶。因此童年不再使用的教科書等,不再具有現在價值的東西,當它在我們過去存在過,被收納進心智中,就不再需要有「實體存在」,但缺乏統整與內化能力者,就需要不斷堆積。

回到衣服與衣櫃的課題,衣服其實就是人對外的面具,衣櫃則是裝載面具的空間,在海苔熊的說法中,它同時是「與人事物之間的界線、收藏你秘密的地方等等。這些書為什麼我們常常說『出櫃』。」

而我則覺得衣櫃也可以象徵一個人對外的「整體形象」,它可以是自我的一部分,而當換了衣櫃,可能意味著你換了一整套形象的概念,有趣的是,在我花很多時間整理完兩櫃的衣服後,我開始會更「有意識」的挑選想要「放進衣櫃」的衣服,開始對於自己對外的展現更有掌握,也有更清晰的界限,雖然一開始覺得很花時間,也需要一點時間適應。

所以,回到愛買衣服、愛堆衣服這件事,如果你還在衣服的混亂狀態中,也許你可以問問自己:

1. 你是不是經常糾結於「別人怎麼看你」?

2. 你是不是被自己的「人格面具」駕馭生活?也就是經常疑惑如果有人認識真正的我,他們還會喜歡我嗎?

3. 分不清楚私領域與公領域的界限,分不清工作與生活的界限?

4. 難以獨處,討厭孤單,又擔心跟人太親近?

5. 常覺得內在空虛,希望時間空間被填滿?

如果是,那不如花時間、花點錢,找人一起幫忙你整理,在清整的過程中,相信你的情緒流動了,思緒也會更清晰唷!

文/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愛心理(原標題:我衣服很多,是不是也有囤積症?)

責任編輯/連珮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