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窮人一圓買房夢,卻是銀行層層包裹的騙局!電影《大賣空》揭金融風暴幕後真相

2020-05-06 14:52

? 人氣

電影《大賣空》劇照。(圖/取自IMDb)

電影《大賣空》劇照。(圖/取自IMDb)

受到武漢肺炎(又稱新冠肺炎)影響,全球經濟市場不景氣,連帶影響到股市、甚至是石油市場的價格,不禁讓人回想起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的低迷景況。2015年由克里斯汀貝爾、史提夫卡爾、雷恩葛斯林及布萊德彼特等巨星主演,榮獲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的電影《大賣空》就將背景放在2008年的金融風暴時期,描述四位金融人士預見房市崩盤並從中獲利的故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究竟金融風暴的背景是什麼?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最後的結局?透過這部電影,我們可以來重新回顧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的來龍去脈。

一切都源自於泡沫般的美好假象

1人人都有的「買房夢」成為金融風暴的引爆點。(圖/取自IMDb)
人人都有的「買房夢」成為金融風暴的引爆點。(圖/取自IMDb)

「大家覺得好運會一直持續下去,房地產市場發燒時房價一直漲,大家就以為不會下跌。」
——電影《大賣空》

每個人都想擁有自己的家,而這個人人都有的「買房夢」卻成了2008年金融風暴的引爆點。1970年代銀行業透過房貸擔保證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zation,簡稱MBS)開始崛起,銀行透過收取房貸的手續費賺進大量利潤,成為最有錢的企業之一。然而房子的數量以及繳得起房貸的人本來就有限,期待透過房貸再賺取更多金錢的銀行只好再繼續往下貸款給信用較差、風險較高的購屋者來填補,這就是所謂的次級貸款。這些次貸不需要任何文件及財產證明就能給予貸款,因此吸引了許多勞工階級、低收入戶等實際上付不出房貸的民眾來申請,就這樣漸漸形成了「次貸危機」。

銀行懷抱著賺大錢的夢,老百姓懷抱著買房的夢,大家都以為這樣的美好景象可以持續到永遠,然而他們卻不知道這場由泡沫組合而成的美夢,很快就會被戳破。

聰明反被聰明誤,銀行自己也遭殃

2銀行的詐欺手段最後也差點把自己搞垮。(圖/取自IMDb)
一層又一層的合成CDO使得交易變得錯綜複雜。(圖/取自IMDb)

金融風暴的造成是由許多部份牽連在一起而引爆的經濟危機,但最致命的關鍵原因也許可以說是來自銀行想耍小聰明賺錢,最後卻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結果。

這些信用低、風險高的次貸被銀行打包組合、重新包裝成擔保債務憑證(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簡稱CDO),並由信用評級機構分成各種等級,AAA級代表信用最高,B級則是信用較差的CDO。隨著信用良好的貸款人越來越少,銀行只好再將更低等級的CDO重新組合、包裝成合成CDO(Sythetic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就像把賣不出去的過期食物加上其他食材,換上新包裝後重新販售一樣。

評級機構為了保住自己的客戶,並不管這些合成CDO的內容是什麼,而是依照客戶想要的等級給予評級。因此到了最後,AAA等級的合成CDO裡面其實都是由B級、BB級、甚至是BBB級的劣質CDO組合而成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