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人臉貓身,還要看演員生吃「人臉」蟑螂…《貓》經典改編遭負評洗版,影評列出致命原因

2019-12-27 17:14

? 人氣

電影《貓》已於12月24日在台上映(圖/IMDb)

電影《貓》已於12月24日在台上映(圖/IMDb)

安德洛伊韋伯熱門音樂劇《貓》首次搬上大螢幕|《王者之聲:宣戰時刻》奧斯卡最佳導演湯姆霍伯執導|英國皇家芭蕾舞團首席女伶法蘭契絲卡海沃德電影處女作-《CATS貓》。12/24(二)全台上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下有雷慎入---------

(圖/UIP 提供)

風靡全球的《貓》是倫敦西區和百老匯史上公演最久的音樂劇,這齣音樂劇於 1981年在新倫敦劇院舉行首演,隨後連續公演了21年,並且獲得勞倫斯奧立佛獎和《標準晚報》獎最佳音樂劇獎的肯定。《貓》於1983年獲得七項百老匯東尼獎,包括最佳音樂劇,並且在百老匯上演了18年。這齣音樂劇自從1981年在 倫敦首演以來,持續在全球各地公演,至今締造8千1百萬人次的觀賞紀錄,並以19種語言在50個國家演出。《貓》被公認是史上最成功的音樂劇之一。 

(圖/UIP 提供)
(圖/UIP)
(圖/UIP 提供)
(圖/UIP)

根據詩人T·S·艾略特詩集《老負鼠的貓經》以及其他詩歌撰寫而成的音樂劇 《貓》出自於英國最受歡迎卻也備受爭議的作曲家安德魯洛伊韋伯之手,於1981年5月11日於倫敦首演以來,迄今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在二十多個國家、三百多個城市演出,不僅歐美國家就連亞洲國家都可見到《貓》的足跡,當年《貓》於2003年首度在台灣國家戲劇院公演時,一連二十二場演出都是一票難求。這齣音樂劇被視為史上最成功的音樂劇之一,雖然不受評論家歡迎,可卻深受觀眾喜愛,自首演到拉下帷幕締造了不少紀錄,也創造出數首經典歌曲,其中一首由音樂劇名伶伊蓮佩姬所演唱的《Memory》更是紅透半邊天。《貓》在劇場界最高榮譽東尼獎上總計獲得七項大獎肯定,安德魯洛伊韋伯本人也拿下最佳導演,此外,他還迎娶了在《貓》裡飾演小貓Jemima的莎拉布萊曼為妻,可謂愛情事業兩得意。

安德魯洛伊韋伯後來在1998年曾推出過《貓》的錄影帶版本與DVD,並在許多電視台做播映,然真正將《貓》搬上大螢幕的,是以《王者之聲:宣戰時刻》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湯姆霍伯。這其實不是他首次改編音樂劇,過去他就曾改編過法國作曲家克勞德米歇爾勳伯格與阿蘭鮑伯利共同創作、以維克多雨果同名小說為靈感的《悲慘世界》,該作同樣在獎季上收穫不少,安海瑟薇更囊括連同奧斯卡在內多座女配角獎。

多數人肯定湯姆霍伯的場景與演員的調度能力、視覺與聽覺的雙重搭配運用,靠演員與技術來彌補自身的不足,只是這次他選擇改編的 《CATS貓》卻慘遭滑鐵盧,從首支預告上線到正式上映後都被吐槽滿點,被罵最慘的就是「人臉貓身」的恐怖CG特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