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春vs.唐諾:老派文章有魅力,臉書發現梁啟超?

2016-04-24 09:10

? 人氣

我很喜歡寫我父親,他是一個隨時跟我開玩笑的人,從我小時候就隨時跟我說不正確的話,有時候還會騙我,而且經常嘲笑我。我記得大學時我穿他的西裝,每次他看到就會說,唉呦這小人,這話也是譏笑我長得矮;還有一次我們兩個人吵架,隔天我就不出房門,接近中午時我聽到房外有持續不斷的怪聲響。過了兩天我終於忍不住追問那天的聲響是怎麼回事,我父親告訴我因為沒人可以跟他玩耍,所以便自己找樂子。我當下聽了覺得難過,事後回房把這件事寫成一篇大約一千五百字的文章,題目就叫<你不跟我玩>。這篇文章直到現在都沒有發表過,因為這種事講起來很輕鬆,化成文字卻有強大的沉重感。因為這樣,這篇文章我就不發,不與別人分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唐諾、張大春對談「老派文章的魅力」。(取自新經典臉書粉絲頁)
唐諾、張大春對談「老派文章的魅力」。(取自新經典臉書粉絲頁)

一雙球鞋十本書,為什麼你不買書?

唐諾:大春讓我感動的地方在於他對文學的信心。《文章自在》不僅要傳述作者對於書寫的感受,還包括寫作基本的技法及應注意的地方,但我認為這個有點麻煩。簡單的說,文學不再是生活的基本事實。我在咖啡館寫稿,會想起以前咖啡館裡很常會聽到有些人在談文學,尤其在學生多的咖啡館,但現在整個變了,完全沒有人在談文學。文學的曖昧性在於跟生活有連接,但基本上又是一個困難而辛苦的事情。西方也曾經有過廚房女傭也看書的時期,比方說伏爾泰寫作的時期,那時候在巴黎起印了3500本,雖然是個奇怪的數字,但書一路暢銷。這就出現了文學適合的領域究竟有多大的問題,這不是個簡單就能說清的問題。文學因為透過出版的市場機制得以普及到所有人的身上,可是當這個普及被取代,甚至某些部分不再發生的時候,恐怕就回不到原來的閱讀書寫景況。

現在台灣的出版界有個比較困難的發展,過去一般書籍2000本銷售只要努力並不難達成,所以出版門檻變低,不管多麼奇怪、冷僻或專業的書都能出版。但是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市場逐步瓦解,甚至完全消失了。換句話說,出版有一種方式是回到只出版500本,但提高價格,另一種方式就是走向無法出版的命運,有些書恐怕再也沒機會出版,例如舞鶴的小說,如果文學書無法回頭,就只能停留在一般性書籍上,一般性書籍必須仰賴三千或五千人的夠買閱讀才能支撐出版。超過這公約數,某些書就變得不可能。這也是為什麼我對作文這件事沒信心,作文需要的公約數比一般性書籍還要大,它關係一個世代所有人,所以不可能有比較衝撞、比較新鮮的、比較強悍甚至感覺危險的東西出來。我在學生時代寫作文常會獲得的評語「思想略顯偏激,文筆尚稱通順」,分數通常也不會太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