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春vs.唐諾:老派文章有魅力,臉書發現梁啟超?

2016-04-24 09:10

? 人氣

所以我們到底要不要鼓勵學生書寫,或者書寫應該是怎麼樣的?要不要把它當成正道當成大家一定要學習的一種技藝,我認為這部分爭議很大。老實說文學是種專門的書寫過程,尤其是經過千年還能寫出新鮮的東西,其實是稀少的。就像有人會問:小說是不是寫完了全部的可能?這種文體是不是已經蒼老?是不是還可能有新東西出現?基本上,作家腦中都會出現這些問題,甚至談論過。我的老師,朱西寧老師他們那一代跟我們很不一樣,他們當時很鼓勵年輕人書寫。我們這一代常常被認為對下一代年輕人不夠好,不會一律鼓勵。問題是我實在不太敢鼓勵任何年輕人走到這條路上,因為那是一條很冷很冷的路。日本比我們狀況更慘,那曾經是一個好讀書的社會,在三島由紀夫那一代之前,作家的生活方式甚至是優渥的,雖然不是太富有,但有受人尊敬的社會地位。現今日本多數作家比台灣的作家還要辛苦還要窮困,我所知道只有大陸作家的物質待遇是最優渥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曾在中國大陸說過一個很難聽的話,我認為大陸作家現在的書寫有三個奢侈,一個是物質待遇的奢侈,其次是題材的奢侈,最後是海外名聲的奢侈。國際間好奇是中國而不是肯定作家的書寫成就,這種話大陸作家們聽了肯定不甚愉快,所以我說完那話當天就胃潰瘍住院了。

無論如何我覺得當一位讀者比當作家好,做一個書寫者的前面一個身分一定是個讀者。書寫有各種技藝存在,而且那些技藝很難獨立,那得跟著你的吸收力及鑑賞力,跟著你的感受及和記憶材料而來,作家很難憑空成立一個技術。讓我還是引用波赫士的話,不是因為他是波赫士,而是他說了許多我覺得精采的話。他說:「我只會寫我能夠寫的東西,可是我可以看我喜歡的東西。」  

在台灣當編輯的我們,曾經努力追趕西方,因為發現過去很多書都沒出版過,那時候會覺得身為台灣的編輯很幸福,因為書都做不完。但是這情況到了三五年前突然改變,發現沒有書可以出版了,過去能出的書都作了。過去因為累積了幾千年的材料在那裡,所以陳雨航先生當年會對編輯們說,買氣是不等人的。但現在已經同步,導致編輯們開始焦慮。不過書寫創作這件事,就算不管文學是在上昇或下滑,但在固定的時間裡、好書大約就是那麼多。如果把閱讀的書限縮在當下未經時間淘選的作品,老實講大半讀到很糟的。所以我建議讀者視野放寬,這並不是為了誰,而是你跟自己的關係。

我常不太懂為什麼要在閱讀或在文學的領域裡強調一些奇怪的東西。這好像說我們過去認為某種政治的壓力、限縮及思維使得出版、閱讀及書寫的世界被扭曲跟窄化一樣。窄化不僅是政治包括各種奇怪的儀式都會這樣。一種國族意識,韓國人很討厭我不要看他們的東西,所以沒啦,只是就這樣,最後懲罰的永遠是自己。所以我們才有一種看法在這裡,人有各種身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