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春vs.唐諾:老派文章有魅力,臉書發現梁啟超?

2016-04-24 09:10

? 人氣

當抒情文變成防空洞,散文就走進套路了

張大春:都說寫文章要破題,破題有兩個概念,第一是要解析題目的意思,另一個就是反轉這個題目的意思。我剛才還沒解析,唐諾已經開始反轉了。但是他恰巧提供了我另一個想談的角度。我原本想談談老派文章或從民國初年白話文開始大行其道以後,這些文章的美學、形式或者風格,到底是怎麼傳承跟建立的?我指的不見得是高雅或難的技藝,而是一般性的技巧。之前我在臉書上寫了幾篇文章約略提到,在此不再贅述,但是我想強調一些事,就藉機說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白話文發展至今,我先不談大的,就從我小學時父親帶我逛書店的經驗說起。我當時看到一本本模範作文,裡面都是好作文,雖然有可能是老師模仿孩子的筆調所寫,但修辭非常優美,只要會背誦或抄寫,前提是不要被任課老師逮到,那寫出來作文功課必能拿高分。可是每次我站在書架前面瀏覽那些模範作文,都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只要寫抒情文,一定來自半篇的徐志摩加半篇朱自清,如果是議論性文章,必定來自林語堂或者林語堂(通通學林語堂)。在我開始能用注音符號連結漢字時,大約是我小學二、三年級那個階段,家裡就有林語堂、朱自清、徐志摩等人的文章,所以我沒買過一本模範作文,但我真的很想買,回家好抄寫一番,就在書店裡看。最後我就記得自己一直奇怪為什麼小學生的模範作文都是三、四十年用詞寫的作品,一代代老師也都只教這些作品。這其中當然有政治因素,當年除了朱自清、徐志摩等人,其他作家都深陷大陸,所謂匪逆作家,所以不能看。雖然魯迅早死並非「淪陷匪區」,但他是大陸的文學國父,所以台灣這邊也不提他的文章。所以安全名單只剩下朱自清、徐志摩、林語堂,了不起再加上筆鋒常帶感情的梁啟超,以及獻身教育的蔡元培。在我還很小的時候,還讀到了夏丐尊的〈春的爺爺〉、陳若華〈白馬鬍子洞〉。如今回頭來看,似乎可以這麼說,我們至今奉為圭臬的很多文章美學,其實是歷史因素造成了完全不追求進步的結果。為什麼不進步,因為這樣一來教書時也方便。比如說修辭技法只需要教某幾個,比擬法、擬人法,詠嘆、反覆迴旋 這些大概是一般抒情散文常用的幾個技巧。接下來讓我唸一段許地山(落華生)的〈春底林野〉,再作解釋:

春光在萬山環抱裏,更是洩露得遲。那裏底桃花還是開著;漫遊的薄雲從這峰飛過那峰,有時稍停一會,為的是擋住太陽,教地面底的花草在它底蔭下避避光焰底威嚇。

這是開篇寫景,接下來一連串還是寫景,而且用了類似剛才提到從這峰飛到那峰,像是鳥或人那般的比喻。重點來了,〈春底林野〉要告訴我們的不只是林野,而是作者想模擬一種情趣、一種心境,所以他接著弄出幾個孩子來,其中有一個叫清兒、一個叫阿桐、一個叫邕邕,在這短短的、類似有故事情節的林野之上,阿桐是男主角、邕邕是女主角,大家在故事裡幹嘛呢?就是滿地撿桃花並把花編成花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