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時代・落幕!健康狀況亮紅燈,安倍晉三辭去首相職務

2020-08-28 13:30
安倍暑假一直都關在東京,幾乎停止所有的政務活動,傳出健康方面出了問題。(美聯社)
安倍暑假一直都關在東京,幾乎停止所有的政務活動,傳出健康方面出了問題。(美聯社)

近日頻頻「進廠維修」、引發日媒猜測可能罹患重病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8日驚傳已經確定辭職意向。雖然安倍本人召開的記者會要在當天下午5時才會登場,但中午過後包括日本放送協會(NHK)、共同通訊社、《朝日新聞》等主流媒體紛紛報導安倍辭職快訊,安倍也在28日下午4時的內閣會議中表明辭意。日媒指出,2012年回任首相的安倍這次創下連續在任2803天的最長紀錄,不過這位總理大臣的身體狀況顯然已經不容許他再繼續面對新冠疫情、奧運延期、甚至修改憲法等挑戰。

安倍晉三的身體狀況原本就不理想,少年時持續到現在的潰瘍性大腸炎老症頭,甚至在他首次出任首相時(2006年9月26日到2007年9月26日)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當年他的大臣頻頻出包,加上自民黨遭遇歷史性慘敗、首次失去在參院第一大黨的地位,安倍當年就以身體不適為由辭去自民黨總裁與首相職務,同時也開啟了民主黨的執政時刻。

2007年4月27日,當時年僅52歲的安倍(第一次安倍內閣)與時任美國總統的小布希。(美聯社)
2007年4月27日,當時年僅52歲的安倍(第一次安倍內閣)與時任美國總統的小布希。(美聯社)

由於民主黨執政表現不佳、加上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與福島核災重創,自民黨在安倍的帶領下重新奪回政權,安倍也在2012年12月26日回鍋首相。不過眾人沒料到的是,安倍這次走進首相官邸一待就是8年,打破日本百餘年來的首相最長在任(以及連續在任)紀錄。他的「安倍經濟學」、「美日安保法制」都是執政的亮眼焦點,「安倍一強」的現象也讓自民黨內外的政治明星徒呼負負,因為無論安倍傳出多少政治醜聞,就是無法撼動這位岸信介外孫、佐藤榮作外姪孫的政治地位。

2012年12月26日,安倍晉三再次以首相身份接受國會議員祝賀。(美聯社)
2012年12月26日,安倍晉三再次以首相身份接受國會議員祝賀。(美聯社)

一門三首相,日本政界最耀眼的安倍家

政治派閥與世襲政治至今仍是日本政界的一大特色,但若要說起政治世家,恐怕無人能出安倍其右。因為安倍家在戰後已經出了三位首相,包括安倍晉三的外公岸信介(1896-1987)、外叔公佐藤榮作(1901-1975)、還有在2007年與2012年兩度出任首相的安倍晉三,安倍家族統治日本的時間將近20年。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辭職、日本連任天數較長首相的辭職背景
 

岸信介是日本第56及57屆內閣總理大臣,戰前曾是「滿洲國」的主要推動者,但他戰後不但逃過軍事審判,更攀上永田町之巔成為首相,因此又有「昭和妖怪」的稱號。日本今日的安全屏障—美日安保,就是由岸信介在1960年與美國修訂的新約(舊約是吉田茂1951年所簽署),不過此舉也激發了日本左派的大規模抗爭。「安保鬥爭」是許多日本文學或漫畫作品描繪的對象,岸信介也因此交出首相職務。

佐藤榮作則是岸信介的親弟弟(因為父親入贅,因此從母姓佐藤,但二哥岸信介又過繼給本家當養子,因此回歸本姓「岸」),曾是日本戰後連任時間最長的首相(第61、62、63任,共7年8個月),與岸信介也是日本史上唯一的兄弟檔首相。佐藤榮作任期內經濟快速成長,1972年達成「沖繩返還」。佐藤榮作也因為提出「無核三原則」,下台後更獲得1974年諾貝爾和平獎的殊榮。

至於安倍晉三的父親安倍晉太郎(1924-1991)雖然沒有坐上首相大位,但他也官拜外務大臣,與竹下登、宮澤喜一並稱中曾根康弘之後的「新領袖」。安倍晉太郎曾提出「創造性外交」新理念,大幅提升日本的國際地位,他的中日關係「四項原則」的主張,也被認為是中日關係改善的重要因素。不過正當安倍晉太郎成為派閥領袖,被看好接任首相之際,卻被診斷出罹患癌症,並於一年後匆匆謝世,年僅67歲。

曾期盼華麗的下台身影

在三連任自民黨總裁之後,安倍晉三原本有意在2021年交出首相大位,並且在卸任前一連安排了習近平來訪、東京奧運、修改憲法第九條等高潮,作為自己在日本政壇稱霸多年的歷史註腳。不料今年伊始便殺出新冠肺炎這個程咬金,習近平無限期推遲訪日、已經延期的東京奧運也陷入明年是否還要舉行的難題,連好不容易維持多年的高支持度也因為疫情處置不當屢屢探低,眼看連自己最在意的修憲大業都逐漸成為泡影,安倍的身體狀況也在最近屢屢亮起紅燈。 (相關報導: 閻紀宇專欄:日本政情天蠶變,後安倍時代群雄並起 更多文章

2016年8月21日,安倍晉三在巴西的里約奧運閉幕式上化身「安倍瑪利歐」,推銷四年後的2020東京奧運。那時沒人預料到,新冠病毒改變了2020年的整個地球,連東京奧運都因此延期。(美聯社)
2016年8月21日,安倍晉三在巴西的里約奧運閉幕式上化身「安倍瑪利歐」,推銷四年後的2020東京奧運。那時沒人預料到,新冠病毒改變了2020年的整個地球,連東京奧運都因此延期。(美聯社)
《FLASH》驚傳安倍吐血,不過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否認此事。
《FLASH》驚傳安倍吐血,不過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否認此事。

今年8月,日本八卦雜誌《FLASH》稱「安倍吐血」的情報已經在永田町傳開,並且言之鑿鑿地說,這位長命首相7月6日在首相官邸的首相執務室吐血。這則報導當然被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駁斥,並稱「我每天都跟總理大臣見面,他的狀況好得很」。問題是安倍今年的執政壓力確實不小,連續一百多天沒能休假的拼命紀錄也讓人憂心,2007年匆匆辭官的舊事是否將為重演。

下台身影何匆匆,日相在任時間比一比

安倍晉三是日本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在任3168天,連續在任2803天),包括發動日俄戰爭、推動日韓合併的桂太郎(在任2886天);從美國手中收回沖繩、因加入《核不擴散條約》榮獲諾貝爾和平獎的佐藤榮作(在任2798天,他也是安倍的外叔公);明治維新元老、日本首任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在任2720天);戰後代表日本簽署《舊金山和約》、與麥克阿瑟交好的吉田茂(在任2616天);強力推動郵政私有化改革的小泉純一郎(在任1980天),都只能甘拜下風。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他

請他喝杯咖啡
更多文章
香港政府再拒記者簽證!港版國安法持續衝擊新聞自由,西方記者被迫淡出香港
中國留學生復課返校難,「轉學回國」成解方?
外生居家檢疫輕鬆線上申辦居留證
高雄巿議會議長曾麗燕 獲頒議長當選證書
沒錢好焦慮?華爾街日報財經記者:只要77天就可「慢慢致富」!
健康瘦身是門好生意 3兆美元商機醞釀投資契機
軟趴趴拜登會毀掉「美國的偉大」!川普接受共和黨總統提名,在白宮南草坪對敵營砲火全開
阻絕於境外!海巡查獲海洛因、安非他命逾1噸重 市價恐破百億
特斯拉股價煞不住!市值超車台積電,台股這檔供應鏈也跟著刷新紀錄
館長遭槍擊》嫌犯開槍後隨即投案 何博文憂:感覺像收錢辦事的小弟
館長中槍不忘現場連線是「直播成癮」?網讚「聰明選擇」分析背後原因
台積電今天股價這麼弱,台股一度跌逾百點…都是因為外資開的這一槍?
航太產業邁大步!F-16維修中心今啟用 蔡英文:未來30年的產值,粗估約795億元
據信逃亡路線被堵死!12名香港抗爭青年偷渡失敗,遭到「送中」
館長遭槍擊原因曝光!疑「摸胸5分鐘」性騷擾引爆糾紛
錢越多越自由?少了這一步驟,就算再有錢也沒有意義!
漢翔「F-16維修中心」正式成立 航太產業國家隊現出雛形
原油期貨價格回歸40美元大關 為何元大原油正2市價卻越跌越低?
聯合國大會總辯論9月登場 我國外交部促請友邦致函秘書長古特雷斯
館長林口遭人連開3槍 網友灌爆侯友宜臉書怒批「三倍券可以買槍?」
台灣中油推出「防疫新生活 加油去旅遊」抽獎活動 千萬元獎項、百輛機車大放送!
「如果我們在南海被解放軍攻擊,將致電華盛頓求援!」菲律賓外長選邊站:中國的「九段線」是想像出來的
小英的兩岸雷達,老海陸人詹志宏接海基會秘書長
待售案量較去年增逾百億元!台北市掀「搶種商辦」熱潮 
沒錢如何理財? ETF達人蔡至誠:每月2千這樣投資,30年後坐擁3百萬
愛奇藝效應》學川普「淨網」瞄準OTT,「愛奇藝條款」沒打痛對手
2020美國總統大選.台灣觀戰指南:準備迎接「拜登時代」,但美中「新冷戰」對抗主軸不變!
牙科募資平台正式亮相
不當中國人?亞洲女首富楊惠妍、多位中國高官砸重金移民賽普勒斯
林庭瑤專欄:八佰發威,「習經濟」蓄勢待發
美中台關係:捷克參議院議長訪台,中國:嚴重侵害主權!美國國務卿批中共干涉捷內政
國民黨為何力挺馬英九?媒體人分析:為阻止韓國瑜班師回朝
陳錦稷專欄:企業如何因應新台幣匯率升值?
勃起功能障礙》醫師:減肥用錯方法,小心導致陽萎!
《如何閱讀一本書》其實很簡單!跟著這4個步驟,學會受用一生的讀書方法
華爾街日報》 「刀刃向內」的時候到了,習近平首次發動政法全面整風
陳時中支持度崩跌23個百分點 宅神曝這件事最危險
首戰即終戰沒在騙?前空軍:這裡被炸頓失空優,台灣恐撐不了2天
館長陳之漢遭槍擊送醫急救 嫌犯投案
好消息!新冠肺炎疫苗人體試驗順利 國光生技:過年前產量上看200萬
市長換人後高雄淹水沒人討論?網酸:WeCare都不care了
大和民族的人口減少危機:日本近半數市町村2040年恐將消失
蘇貞昌提赤壁之戰駁斥首戰即終戰 蔡正元估將死50.6萬人:先擴建公墓
中澳外交戰》期望越高,反彈越深!澳洲與最大市場中國漸行漸遠,帶給世界什麼啟示?
中國試射「航母殺手」真能嚇阻美軍?美軍第三艦隊司令回應:我們38艘軍艦正在印太地區巡弋,完全不受影響
怒批第三者判賠10萬「比二手車還便宜」 下福盟:台灣將成通姦者天堂
中文系畢業能做什麼?她首創「廠刊代編」大賺一筆:找到幫企業省錢的方法,就是最好商機
風評:經濟「雙颱效應」的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