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小孩一定要坐月子嗎?古老「產翁」習俗破除迷思,沒坐過月子就稱不上男人

2016-01-18 09:30
為搶救日漸低迷的生育率,政府除了讓產婦有坐月子假外,或許也該來個「產翁假」(圖/TrevorPittman@flickr)
為搶救日漸低迷的生育率,政府除了讓產婦有坐月子假外,或許也該來個「產翁假」(圖/TrevorPittman@flickr)

老婆大人幫我生了兩個白白胖胖的男嬰,兩次「坐月子」都在酷暑難耐的七、八月之間,不可謂不辛苦。尤其在臺灣坐月子有不少禁忌,例如,坐月子不能洗頭、不能吹風、不能喝涼水及吃涼性食物等等,所以坐月子讓老婆吃足了苦頭,最後連洗個頭也必須偷偷摸摸,以免我母親看到會碎碎唸個沒完。

大抵很多人的觀念都來自前人的傳說,尤其一句:「不坐月子,別看現在沒事,以後就知道了!」讓產婦不得不從—深怕得了所謂的「月子病」,到了年紀大了之後,想後悔也來不及了。

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依據中醫師陳潮宗先生的考證,「坐月子」的觀念最早可以追溯到《禮記》的〈內則〉篇,稱之為「月內」,見諸文字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我相信其流傳的時間應該還要更久。依照社會學的觀點,這是屬於產後必須有的儀式行為,是協助產婦順利渡過人生的轉折,正因為嬰兒的出生讓生活有所改變,從人妻變人母,從外人到家人,「坐月子」的儀式可使產婦有較高的地位,使周邊的人願意為她付出,產婦也趁此機會發洩累積不平的情緒,消除長期的積勞。

為何到後來產生了那麼多禁忌?以醫師的角度來看,可能是以前醫療照顧不足,造成嬰兒或產婦有較高的死亡率,因此造就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

例如,孕婦在生產後可能因為消毒工作沒有做好,細菌進入骨盆腔而導致發炎,出現發燒的症狀,但由於古時候並沒有「細菌感染」的概念,所以會以為產婦是得了「傷風」或者「受涼」。為了避免前述狀況發生,便要求她們最好能足不出戶,不要洗頭、碰水,以及吃涼性食物。

「坐月子」的種種禁忌,並沒有因為現今醫療進步而有相當的修正,它仍是非常重要,甚至還帶著些許「迷信」的觀念。相對於西方社會在產婦分娩以後,護士往往就會提供冷飲以消除其生產過程的疲累並補充水分,而且在生產當天產婦就被允許洗澡,甚至會被逼著下床運動,真是大相逕庭。

西方社會對產婦這樣的對待,是因為剛分娩完這時體內血液處於容易凝固的狀態,長時間「脫水」與「靜臥不動」可能會產生下肢靜脈血栓,如果血栓不幸隨著血液流到肺部,甚至會導致「肺栓塞」猝死,難以搶救。本人就曾經替兩位有上述病況的產婦裝上葉克膜「續命」,雖然救活了,過程卻十分艱辛。

所謂「old habits die hard」,要現今臺灣的社會全盤接受西方社會「產後照顧」的觀念,是有些困難,但為了搶救日漸低迷的生育率,我覺得政府應該除了讓產婦有坐月子假外,也要讓她們的丈夫有「產翁假」。

「產翁」源自一種原始習俗,人類學或民族學的研究中發現,有些部族在妻子生產期間,其丈夫會模擬妻子分娩、或在分娩後裝扮成產婦抱子,代替妻子「坐月子」,而真正的產婦則出外幹活,並且為臥床「坐月子」的丈夫準備飲食,這樣的丈夫被叫做「產翁」。中研院院士李亦園教授所著的〈說儀式〉一文中,在談到「生命禮儀」這部分時,便以巴西印地安男人為例,有如下的解說:

「其目的(指「產翁」這個習俗)是幫助印地安男人容易通過『為人父』的階段,使之成為健全的有責任義務的社會中堅。他們實際藉著坐月子不能與他人接觸,要遵守許多禁忌一段時間,象徵前此沒有子嗣的階段可以因為這段特殊『空白』的時間,與以後有子嗣、有責任的階段間隔開來,比喻一種新階段的開始。」

有「產翁」習俗的不只巴西印地安人,中國的少數民族,如僮族、傣族,法國與西班牙交界的巴斯克人(Basque),都有類似的傳統。有人認為這是母系社會殘留的象徵,而這種現象也對中國女性「坐月子」習俗的重要性,打上了一個大問號!

我對男人陪老婆「坐月子」是很贊同的,這樣至少能增加夫妻、父子與母子之間的情感,更重要的是,此舉或許可以增加生育率,以拯救臺灣社會日漸高齡化的問題。 (相關報導: 自慰竟是一種罪!鐵條插尿道、裝上警報器,看19世紀歐洲醫生如何治療手淫 更多文章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寸文創出版《暗黑醫療史》(原文標題:產翁)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
更多文章
歷史的悲哀:70年前韓國金牌選手拒當日本人,今日韓國公司卻要周子瑜當中國人
全球財經掃描:美數據疲軟,油價重挫,台股選後遭逢全球股災
不負其名》2年前夢想破滅的「逐夢者」太空梭 終於如願飛上太空
風評:政權交接,蔡英文不可耍脾氣,雙英該會了
新北市長朱立倫銷假上班 談慰留:辭黨主席是承諾與責任
3大法案與立院龍頭改選,蔡英文的當務之急
越是深藍 跌得越慘!總統大選 國民黨連鐵藍票倉都保不住
蔡英文強勢回歸 全台灣都綠了 國民黨還剩什麼?
吳典蓉專欄:請蔡總統不要再為民進黨道歉
沙漠風暴行動25周年》當年的亡國痛 科威特年輕世代幾已遺忘
黃煌雄觀點:執政失靈與思想準備 ──蔡英文將完全執政4年或8年?
白曉紅觀察:性別平等的鬥爭還在繼續
孫慶餘專欄;「新政治」「新台灣」聖火正式點燃
觀點投書:該道歉的不是周子瑜
觀點投書:時代力量進軍國會,真能監督民進黨?
觀點投書:沉默的力量是真的
觀點投書:選舉結束,問題解決了嗎?
選後兩岸關係》新華社:蔡英文應就「九二共識」儘快清晰表態
亞投行行長金立群:台灣只能由「對其國際關係行為負責的銀行成員」代為申請加入
蔡英文的最新兩岸、經濟、對美關係 5位國際專家這樣看…
母雞被小雞拋棄,藍區域立委票數比朱立倫多了91萬
接見日本交流協會會長 蔡英文:經貿合作是未來台日關係重點
國民黨被掃進歷史灰燼?美國名校學者認為「還早得很」
趙紫陽逝世紀念日》天安門母親悼念:生命有限,求真無限
新國會誕生,平均年齡不到50歲
批紀國棟搶走台中票源,梁文傑:不懂柯文哲為何力挺
結束政黨惡鬥,林濁水籲蔡英文接受多數黨組閣
內閣周一下午提總辭,國安基金例會提前至上午
別踩到地雷!觀光局公布38家問題旅行社
綠社盟初試啼聲,打亂「首都改革陣線」佈局
日本共同社:蔡英文勝選,安倍政府期待「日本與台灣開啟新時代」
民進黨「首都改革陣線」破功,敗在「非」國民黨
行政院堅持總辭 總統府仍盼馬蔡會協商
立委篇》政黨票亂鬥 4政黨跨越5%門檻
總統篇》又是689!蔡英文與馬英九都是689萬當選
總統篇》蔡英文攻下18縣市 朱立倫守住後山、離島
總統篇》宋楚瑜得票率12.84% 勝過上屆參選總統
總統篇》總統大選與政黨票 分裂投票現象明顯
總統篇》66.2% 總統大選史上最低投票率
總統篇》總統大選得票率 綠史上最高、藍史上次低
立委篇》首次國會政黨輪替 民進黨單獨過半
維基百科歡慶15歲生日 最熱門條目「布希」平均一天被編輯8次!
BBC論壇大選觀察》翟本喬:網路快速揭穿謠言 負面選戰大減
要朱主席做好做滿!江碩平:朱立倫不該落跑
BBC論壇大選觀察》選後兩岸經濟 馮光遠:不能只要經濟好處、卻被壓迫凌辱
談藍營潰敗,李艷秋:周子瑜事件不亞於兩顆子彈
總統篇》總統藍綠各縣市得票率 綠大幅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