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選舉結束,問題解決了嗎?

2016-01-18 05:50

? 人氣

民進黨勝選晚會。(顏麟宇攝)

民進黨勝選晚會。(顏麟宇攝)

大選過後,大家都潛意識台灣的政治環境能夠更理想。然而,對於這次選舉、以及之後的結果,筆者有些沒那麼樂觀的想法。這次選舉的過程、與結果,將造成許多選後的不穩。以下,可以分為意識型態極端化、協商成本提高、以及外交 / 兩岸政策難題三個層面來討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意識形態極端化

過去台灣長期(改選制後)處於兩黨制的狀態,這使得所有極端化的聲音,不管是極統、或是極獨,大致都可以被大黨的框架限制 ; 大黨在關鍵議題上若需要有一致的立場,權衡的結果,必然是相對偏中間、溫和的立場。民進黨再怎麼獨,陳水扁在第一任上台時也得說四不一沒有,蔡英文在這次選舉當中,更是不停避談爭議議題(例如兩岸) ; 國民黨雖統,但也不可能敢直接主張政治談判。

然而,在這次的選舉當中,出現了不只一個小黨。國民黨的勢力,有部份轉移到新黨、甚至是中華統一促進黨 ; 民進黨的勢力,則顯然會被時代力量、綠社盟等政黨侵蝕。這些小黨,大部分在立場主張上面,都比國民兩黨來的更激進。別的不提,新黨、中華統一促進黨,在統獨立場上都較國民黨鮮明許多,甚至直接是以「反太陽花」作為其核心主張。這些小黨若進入國會,將直接造成立場上、更偏向光譜兩端的聲音直接可以被反映。即便沒有進入國會(沒過 5%門檻),其得票率必然會對兩大黨造成壓力。國民黨可能更統、民進黨可能更獨。光譜上距離更遠,達成共識的成本便更高。

協商成本提高

撇開上述的光譜對立,光是可能進入國會的政黨變多這件事,就會直接造成國會協商的成本增高。當然這好處是各種聲音更容易被無誤差地反映(例如主張極統、或是極獨的人,更不容易被「和諧」掉),但壞處就是,更有可能什麼結論都達不到。甚至,若政黨間沒辦法好好合作,則就連沒有爭議的議題,也可能變成協商時的籌碼而卡死。

除此之外,我們也將面對更加割裂的社會。「同溫層」這個詞,越來越常被使用。年輕人、中老年人,已然成為全然分離的兩個群體。更不要提統獨、左右、支持同性婚姻與否(信望盟)...割裂都更加明顯。這以個人意見表達的多元性而言是好事,但若沒有容納相異意見的智慧,顯然將造成更多的衝突。

外交 / 兩岸政策難題

這次選舉,尤其在周子瑜事件後,我們很直接的面臨幾個兩岸 / 外交政策上的難題。

1) 蔡英文的兩岸願景

蔡英文在本次選舉當中,比起 2012 年,在兩岸政策的表態上顯然更為保守,也幾乎沒有明確的表態。同樣的事情選後就得見真章。蔡英文若對中共示好,不但在各種第三勢力、以及現在社會情勢下面不允許,若如此做更會導致極大的社會衝突 ; 若對大陸採取強硬立場,又或者是提供「由台灣人民自己決定」的某種版本,則又必然導致中共的反對,甚至行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