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幕後》自己人也看不下去!民進黨立委火大 衛福部放任萊豬「魚目混珠」      

風傳媒會員每月可免費閱覽3篇VIP文章 已是會員? 立即登入
2025-05-19 08:20
台灣邊境查驗首次檢出含萊劑豬肉,衛福部食藥署保證產品在標準範圍內,不影響健康,並強調我國萊劑管理採科學依據評估風險。示意圖,與新聞個案無關。(資料照,林瑞慶攝)

台灣自2021年開放含萊克多巴胺(俗稱萊劑)豬肉進口以來,2025年4月29日,首次在一批自澳洲進口、重達22.99公噸的冷凍豬腳中檢出萊劑殘留(0.001 ppm),儘管未超過法定容許上限,仍引發全國關注。面對各界質疑,衛福部食藥署信誓旦旦向國人保證,產品在標準範圍內,不影響健康,因此不會調整現行邊境抽驗比例,並重申我國萊劑管理制度與國際接軌,採科學依據評估風險。

萊劑是一種乙型受體素,主要用於促進豬隻與牛隻的瘦肉生長,這項添加物自2000年代初便在國際間引發安全性與貿易公平的爭議,如果攝取過量恐引發心悸、血壓上升、肌肉顫抖等反應。根據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訂定每日可接受攝取量(ADI)與最大殘留容許量(MRL)的風險評估標準,萊劑的ADI為每公斤體重0.001毫克,換算下來,一名60公斤的成人每日最多可安全攝取0.06毫克的萊劑。換言之,若豬肉中的萊劑殘留量達到法定上限每公斤10微克,該名成人每天需食用超過6公斤豬肉,才可能接近Codex建議的上限量。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