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賣書給讀者?獨立出版社、書店對話,聚焦善用社群行銷走過「出版寒冬」 

2019-02-12 23:50

? 人氣

獨立出版聯盟今於國際書展舉辦「出版寒冬」論壇,奇異果文創創意總監劉定綱(右一)說,現在出版社一半銷售是透過數位管道,無法得到相關資訊來調整策略,是不利狀況。左起為獨立出版聯盟理事長劉霽、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陳夏民。(吳尚軒攝)

獨立出版聯盟今於國際書展舉辦「出版寒冬」論壇,奇異果文創創意總監劉定綱(右一)說,現在出版社一半銷售是透過數位管道,無法得到相關資訊來調整策略,是不利狀況。左起為獨立出版聯盟理事長劉霽、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陳夏民。(吳尚軒攝)

台北國際書展今(12)日熱烈開跑,副總統陳建仁於開幕典禮致詞時表示,台灣1年出版將近4萬種書籍,有豐沛的創作能量。然而書出得多,要怎麼賣給讀者,在這個閱讀面對網路、戲劇、電影甚至電玩等其他娛樂活動挑戰的時代,是所有出版工作者最煩惱的憂慮,尤其在消費者越來越仰賴滑手機購物的時代,要如何賣書給讀者,又不受制於社群平台,更是不會有最佳解的大哉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獨立出版聯盟今日於國際書展,舉辦「出版寒冬」論壇,邀集各獨立出版社、獨立書店工作者,討論在國人購書金額持續下降情況下,小型出版業者的因應之道,會中,特別聚焦於社群網路對獨立出版界的影響。

國人購書金額續降 小型出版業因應

奇異果文創創意總監劉定綱首先指出,出版業長期依賴免費行銷,一般產業商品的成本裡,大概有3成是行銷費用,但出版界如果有花到1成,就已經是大書了,要花3成只有大型出版集團才能辦到,獨立出版則是仰賴大量創意,但這在近年臉書(FB)調降觸及率後,受到相當明顯影響。

對於網路行銷,劉定綱也談到,實體行銷包括書店擺放、書展擺攤等,有實際面對讀者的機會;數位行銷看不到讀者很多行為,且目前幾個大通路,都沒有提供相關數據給出版社,而現在出版社一半銷售是透過數位管道,無法得到相關資訊來調整策略,是不利狀況。

20190212-「第27屆台北國際書展」看書的人潮。(蔡親傑攝)
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陳夏民說,現在人閱讀的量有提升,人們常手機滑一滑,3000字就讀完了。圖為台北國際書展看書人潮。(蔡親傑攝)

現在的人不閱讀?「閱讀的量有提升」

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陳夏民表示,他現在已經從FB轉到IG(Instagram)上經營,現在書籍銷售,不管紙本或電子都受到衝擊,但其實無法這樣就定論說,現在的人不閱讀。他認為,現在人閱讀的量其實有提升,有很多好網站,編輯的質量也在提升,人們常常手機滑一滑,3000字就讀完了;但現在問題是,送到人面前東西太多,喪失主控權,而身為編輯,除了賣書、賣版權,還有沒有能獲益方式?現在除了講書有多好外,好像不能講出來其他東西。

透過社群行銷 效益常勝發表會

陳夏民舉例,如他最近開始在IG上,把像書展開幕儀式、法蘭克福書展的重點、摘要,發布到限時動態上,目前帳號追蹤者大概有1700人,動態平常只有200、300人在看,但有些會有500、600人,可能就是讀者看到後,轉發給朋友。

陳夏民說,所以要思索怎麼把東西轉化成好玩的方式,並變成內容,但他呼籲,不要急著賺錢,要先有耐心跟讀者溝通 ,再慢慢用這個方式,去做書本或線下課程的推廣,用內容回應內容。

避風港文化負責人林家合則指出,舉辦發表會、座談會等實體活動,常常講師費、車馬費加一加就是1、2萬塊起跳,一本書250元,扣掉給通路的錢跟成本,其實很難回本,僅管可能會有後續口碑效應,但是一本書辦2、3場活動的經費,拿去FB等平台下廣告,效果往往會更好。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