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富雄觀點:九問謝金河,談為何企業滿手現金不投資

2016-01-13 06:30

? 人氣

台灣電子廠商滿手現金不投資,甚至手上現金高過市值,原因何在呢?(陳明仁攝)

台灣電子廠商滿手現金不投資,甚至手上現金高過市值,原因何在呢?(陳明仁攝)

謝金河社長見多識廣、博覽強記,一腦子的數字,滿肚子的經綸,因此,他有文我必讀,有論我必思,多年來獲益匪淺,但是無可諱言的,仍有不少地方,我的看法與其相左,舉其犖犖大者,如:安倍三劍的效應,「日圓先生」榊原的預測,證所稅與成交量的關係,金融帳淨流出的因果利弊…等等皆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九日於蘋果論壇拜讀謝社長的宏文〈台灣經濟最大痛:企業滿手現金不投資〉,再度引發我的深沉思索,除了背景專業相異,這點,我本是門外漢,班門弄斧已是勇氣可嘉,但主要的不同,乃在於對因果的判別及相應而生的脫困對策。因此,不惴冒昧,列舉下列九端,就教於謝社長:

(一)社長近年來最憂心忡忡者乃日益擴大的金融帳淨流出,認為這是投資不振的原因,我則認為這是投資不振的結果,資金流出是「溢出」而非「逃逸」,如不誤入歧途,起碼應以中性看待。當經常帳因資本形成萎縮而擴大,卻要避免外匯存底暴增,匯率又傾向「助貶阻升」,資金外流是剩下來的唯一出路,因為活水超過吃水量。

(二)九日這篇文章細數鴻海等十一家電子業手中共有現金新台幣1.85兆,台塑四寶亦握有現金達1,655億,社長認為是握有現金不投資,我則認為是不投資才累積這麼多現金。

(三)台灣常被洛桑管理學院等外國機構評比,「投資環境」一項,總是名列前矛,近年尤其有進無退,但外國直接來台投資(FDI)僅寥寥數十億美元,此一落差在於投資環境不等於投資需求,如果小犬不內急,再漂亮的電線桿也是枉然,自家人都不投資了,怎能苛求外人?

(四)本國企業為何不投資?其理甚明,當全球產能過剩,需求不振,一向以出口為導向的本國企業為何還要投資?

(五)不投資的另一原因是通縮烏雲罩頂,對通膨沒有期待,商人何其精明,任何汰舊換新的投資當然往後順延,如有任何資金新配置,頂多是新債換舊債,或乾脆打掉舊債,美化資產負債表而已。

(六)1998以來政府一路減稅,目前台灣的稅賦負擔比12.4%是全球最低,如以16%為基準,十八年來,中央的累積稅損高達新台幣7.0兆元,請問這一巨額款項難道沒有流入企業的口袋中?只要增加稅負/GDP 1%即增加稅收高達1,800億,是朱立倫富人稅的6倍,謝社長在文末高呼國家的新領導人應向企業界大聲呼籲,勇敢加碼!歷史證明道德喊話難有成效,大老闆只有見到春燕或隧道盡頭的微光才會掏錢!

(七)或曰:此時增稅十分不智,只會使不景氣更形緊縮,其實未必,因為我主張政府應隨即「還稅於民」,增加1.5%即足夠分配給國人每人每月新台幣2,000元,我認為朱立倫式的增加免稅額、扣除額的方式不可取,因為每年退稅只有一次,而且受惠人數都不及全人口的40%,完全無感,點火要持續,要夠力。

(八)社長文末提及的"投資環境不夠友善,社會仇富心態影響投資意願",這點我完全不敢苟同,台灣是全球最右翼的社會,所有自稱左翼的政黨票總加不會超過5%,偶而對富人的囂張行徑及為富不仁所發出的不平之鳴絶對是小case,如果大利當頭,大老闆是不會在意的。

(九)台灣目前好比是一個堰塞湖,湖水滿湖卻停滯不流,政府沒錢可投資,人民沒有錢可增加消費,資方口袋滿滿卻不願投資。打破此一死三角的方法是挪移資方手中一小部份的資金給全民,以消費的手段去點燃這部引擎,資方不應短視小氣,談稅色變,這只是無息貸款給消費者,景氣復蘇後,一定連本帶利,以規模擴張,盈餘成長的方式,數倍奉還,最後的受益者無疑又是資方,不知謝社長以為然否?

*作者為前立委。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