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商憂本土化逼太緊 沈榮津:遴選時已溝通,業者可能沒想到會入選

2018-11-22 16:20

? 人氣

經濟部長沈榮津。(資料照片,甘岱民攝)

經濟部長沈榮津。(資料照片,甘岱民攝)

歐洲商會發布2019年建議書,其中提到政府過早要求離岸風電供應鏈在地化,將不利產業發展。力推風電產業國產化的經濟部長沈榮津今(22)日回應,本土化規定在遴選時就已和開發商溝通說明,業者當時「可能沒想到會入選、所以也不會很認真」。如今獲選業者擔心成本太高、或是工期延誤,沈榮津說,經濟部會協助開發商和本土供應商協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沃旭(Ørsted)、CIP和達德(wpd)離岸風電開發商上周向工業局交出產業關聯執行方案,載明目前風場本土化成果,卻傳出3家「買的不夠多」、全都需要補件。昨日歐洲商會發布政策建議白皮書,其中會員包含多家風電開發商的風能委員會,也直指台灣的離岸風電產業供應鏈需要發展時間,不應以硬性規定強制;政府若將併網容量分配和本土產業掛勾,反而不利台灣產業發展。

面對業者意見,沈榮津表示,去年在設定遴選標準時,工業局就已和業者開過70多場說明會,最後形成共識、訂出產業關聯期程。沈榮津說,如今業者面臨時程壓力,發現可能會增加風場建造成本,才表達意見,「那時他們可能沒想到會入選、所以也不會很認真。」

沈榮津說,經濟部的目的是希望外商帶進資金技術來蓋風場,順便協助台灣建產業鏈,但現在外商擔心被國產化剝削利潤、風場建設延誤也可能被罰款;本土供應商則因不想負擔投資風險而設定較短的成本回收期,讓本土化初期成本較高。

沈榮津指出,開發商擔心本土商交貨期不合理、或是在地化不要走那麼快,他都能理解,政府就是來解決問題的,會再找兩方來談,看彼此的問題能否解決。

喜歡這篇文章嗎?

尹俞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