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陷入獵巫遊戲的中資認定

2015-06-28 06:40

? 人氣

陷入獵巫遊戲的中資認定。

陷入獵巫遊戲的中資認定。

經濟部日前低調的處罰了15件中資違規案,要低調是因為實際上中資的管理、認定、處罰,時常伴隨著不同的看法、意見及爭議。政府既難事前掌握與明確認定,最後就變成跟在民代、競爭業者的檢舉後面善後;中資管理成為一項獵巫遊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作為一個小型、開放、自由度高的經濟體,除了少數特殊的領域與產業外,長期以來,一直對外資是採較正面且歡迎的態度。來台設廠、開公司的外資直接投資固然受歡迎,認為可帶來技術與就業機會,即使是金融投資也贏得掌聲,金融官員每每以外資淨匯入多少沾沾自喜,股民亦聞外資而聲漲。

依照持絕對自由化觀點者的看法,反正資金沒有國界也無顏色,我們對外資的管理,既然不分美資、日資、歐系資金而有不同的管理法規,那其實中資就是一種外資,就以視同外資方式管理即可。

不過,這種「惟經濟思維」的觀點必然無法被接受。縱然兩岸關係再和諧,台灣社會還是不少人是恐中、反中,認為中國是敵人,不能對其毫無設防。因此,台灣對中資的投資項目、程序、管理都特別嚴格。如果真有客觀標準可一體適用的作好管理也罷,偏偏現實世界又非如此。

在全球化、資金自由流通、跨國投資與掛牌日增情況下,要再為一家企業驗明正身、確定其國籍、給予血統標籤,已經越來越難,也顯得越來越無意義了。一般認知中絕對百分之百是中資、主要市場也在中國的許多企業,紛紛前往其它地區掛牌上市,或是註冊地改在其它國家─阿里巴巴、微信美國上市、騰訊在香港掛牌,其它知名度較低的中國企業有超過百家在新加坡上市、六十多家在美國掛牌。而著名的百度在成立時,也有一半的資金來自美國的風投。

如果在中國掛牌上市者,該是百分之百中資無誤吧?也未必。不少台商就在中國掛牌,甚至有企業從台灣下市轉往中國上市者。這些企業算是台資?還是中資?或是如台灣滾石,當為台資企業無誤,但問題是其前往中國發展,部份股權賣給中國企業,而滾石又改為在開曼群島登記,這到底是啥資公司?

馬雲說阿里巴巴「在中國被視為外資企業;在美國被覺得是中國企業;而在台灣又被認為是陸資企業」,這番話頗能彰顯要對現代企業確定血統的困難與問題。阿里巴巴出身中國,所以被美國認為是中國企業;但它在美國掛牌上市,所以中國法律視為外資,台灣則「想當然爾」的視其為中資。

那這筆帳到底該如何算呢? 以股權結構看,美國的雅虎持有22.6%股權、日本軟銀持股34.4%,這些在台灣定義中該是外資吧?至於管理層、僱員及其他投資者持股比例合共約為43%,其中阿里主席馬雲持阿里集團約8.9%,副主席蔡崇信持股3.6%。但掛牌釋股後,其中不少已由各國投資人持有,而蔡崇信是台灣人,他的3.6%持股似乎不該算中資。左加右減一番,可能得到阿里巴巴非中資的結論哩。

對中資的管理問題,不僅是對正常經商的企業會有難以認定的問題,對有意迴避規定者,也有無法查證防範的問題。一家要脫卸中資面貌進來台灣的中資企業,可以先到甲國投資乙國再投資丙國,最後到開曼群島設個公司進到台灣,政府當局不知要如何查證釐清其「血統」?

中國其實早已從早年急需外資投資的國家,逐步轉變成對外投資的「資本輸出大國」了,去年其對外直接投資已超過千億美元,現在是全球前3大資本輸出國。台灣是要把這些中資都往外推,還是應該設法吸引多一點中資為我所用?台灣政府與社會是該多想一想。至於那種落後、交易不彰、效益極低的中資管理辦法與觀念,更是該早早修一修,免得擋掉合法、放進非法,結果更糟。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