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美利達獲利心臟 德國10人研發室

2015-06-27 23:00

? 人氣

美利達歐洲研發中心在德國,是美利達提高獲利、品牌經營的關鍵。(取自美利達網站)

美利達歐洲研發中心在德國,是美利達提高獲利、品牌經營的關鍵。(取自美利達網站)

五月底,波蘭、比利時、日本、韓國、台灣,超過千位自行車愛好者齊聚在德國南部的阿爾布斯塔特鎮,參加UCI World Cup世界盃登山車巡迴賽,這群頂尖好手,在超過40度的坡度上,激烈競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些國際比賽,不只是選手比技術,自行車商也比產品實力;這是爭取國際曝光度的平台,背後牽動龐大商機。

美利達從2002年開始,每年提撥至少營收的3%,相當於新台幣4億元來培養自行車車隊,參加國際競賽與行銷費用。

看似不低的車隊費用,卻是美利達四年來,年營收成長超過兩成的重要關鍵。

去年美利達營收突破270億元,每股盈餘(EPS)達11.1元,營收、獲利、EPS都創歷史新高。

好的產品,協助選手得勝,打響新款車知名度,有利日後市場銷售。這個良性循環,正是該公司獲利關鍵。

5月份環義大利的比賽中,美利達車隊奪冠的第五站,是所有的比賽中,最考驗選手爬坡能力的一站。為贏得比賽,美利達選手選擇騎乘重量僅4.5公斤,還未曝光的超輕量級公路車,果然奪冠。

這款輕量級公路車的「誕生」地,就在德國馬斯塔特(Magstadt)。這裡是美利達的歐洲研發中心,包括行銷與研發兩大區塊,是美利達提高獲利、品牌經營的關鍵。

本刊拜訪這獲利心臟,發現此研發中心竟只有10個人!

「我們跟台灣分工合作,效率還超過其他公司,」帶領研發團隊的美利達德國產品部總經理約根佛克說。他不僅會設計產品,也曾是自行車選手,選手出身的說服力,很容易讓經銷商埋單。

如何讓德國與台灣分工合作,讓產品更有競爭力?美利達有兩大工作方法。

其一,人員分工。德國人細緻與精準的特性,加上貼近歐美市場消費者,因此負責概念發想與產品設計,生產端由台灣負責。

其二,也是變革最大的,就是把生產模式從「接棒式」改為「共同開發」。

「接棒式」指的是傳統品牌商與代工商的分工,因為品牌商有商業機密考量,從研發測試、代工廠詢價、零件研發、報價、來回修改等,期間長達半年,新款搶市的時間會比較緩慢。

至於「共同開發」模式,由於美利達同時身兼品牌與代工,有研發與製造能力,當德國的研發中心在進行第二階段風阻等項目測試時,台灣廠就介入討論,並開始製作模具,沒有商業機密期,部分流程的時間可重疊,是新款車可以提前生產,並且搶先3個月上市的秘密武器。

當產品可提前上市,不僅可拉長產品銷售時間,還可以降低庫存,先上市的款式價格最好,銷售期也較長;晚推出的,價格低,庫存量增多的風險也高。

「接棒式」因有商業機密考量,通常代工廠第二季的訂單會很少,但「共同開發」,則可讓代工廠淡季不淡,4月可開始量產,5月新車問世。

因為德國研發中心與台灣代工廠充分配合,讓美利達成為「登山車之王」。除了推升業績之外,還想要複製在登山車的成功模式,在公路車領域也占有一席之地。

公路車的平均售價是登山車的兩倍,毛利率也多了快要一倍,再加上國際間每週都有比賽,比登山車一年只有幾次大型賽,頻率來得高。只要推出市場能接受的車種,將會是推升業績的明日之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