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靖觀點:從課綱爭議看台灣殖民史觀的起源

2015-06-27 06:20

? 人氣

長老教會在台宣教150年,成為本土論述中的「文化霸權」。(取自長老教會宣教150年youtube視頻)

長老教會在台宣教150年,成為本土論述中的「文化霸權」。(取自長老教會宣教150年youtube視頻)

「捍衛台灣史,拒絕中國化」,這是反課綱遊行隊伍中,浮動於街頭的醒目標語。無需諱言,「拒絕中國化」正是反課綱動員核心訴求之所在。當然,「中國化」的另一個說法,就是「去台灣化」。教育部的回應一直鬆軟閃躲,現任部長吳思華的風格充分展現了馬政府的特質。倒是上一任教育部長蔣偉寧拋出過一個相對直接的說法:「完全沒有去台灣化,去日本化倒是有一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台灣本土掀起另一場「中日戰爭」?

新課綱引發重大爭議,正反雙方說詞紛雜,一般民眾無緣也無力細究課綱內容,左顧右盼,莫衷一是,乍看彷若猛烈戰火,其實是瀰漫的煙霧。倒是上述的街頭標語和蔣偉寧的回應幫我們化繁為簡,直指核心:反新課綱者是擔心未來的課程內容會太過「中國化」;新課綱的支持者則是認為過去的內容太過「日本化」。

說穿了,課綱爭議,就是「中國化」與「日本化」之爭,這是在台灣本土掀起的,另一場「中日戰爭」。

只不過,台灣人民絕大多數是漢人血統,雖有先後之分,父祖來自中國大陸,毋庸置疑。語言、文化、信仰、禮俗節慶世代沿襲,沒人敢說不是來自原鄉祖居地。因此,所謂「中國化」,不是未來,而是當前之事實;無需編造,因為已是本質。

倒是反課綱動員中所呈現出來的,對於日本殖民時期之溫存眷戀,相對令人好奇。甚至「日據」、「日治」之用語,慰安婦是否「被迫」……都可以在爭議之列,放眼全球,台灣可謂絕無僅有。像台灣這樣對殖民主魂牽夢縈的,舉世僅見。

日本大阪有一座博物館,人稱Peace Osaka,「和平大阪」,以收藏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事物暨民眾記憶而知名。其導覽前言是這樣寫的:「我們不應該忘記,中國以及其他東太平洋地區人民所承受過的巨大痛苦,日本必須負起責任……對於韓國和台灣人民在日本殖民期間所受到的巨大傷害,我們同樣不能卸責。」這是日本有識者對於軍國主義,對於殖民罪責的警醒之語。他們很清楚,和平,必須建立在對戰爭傷害的反思之上。

大阪和平館展現戰爭期間物品。
大阪和平館展現戰爭期間物品。

戰爭、殖民,一個民族對另一個民族的壓榨欺凌,這當然是人類歷史上傷痛的一頁,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任何一個國家,對於殖民戰爭的描述,occupy、invade…,是最基本的動詞,唯獨在台灣,「佔據」、「侵略」成為教科書上禁忌的用語。

台灣有一派本土論述,雅好誇飾日本殖民統治時期之功績,以反襯舊中國之落後,並據此得到一個簡單有效的結論:國民黨入台,造成台灣現代化的障礙。

長老教會牧師的勳章

放眼四海,凡是以武力強佔他人土地,榨取異族人力暨自然資源以利自我發展的侵略行為,皆與法西斯暴力一樣,受到破壞人類文明的譴責。台灣卻彷若世外之地,自我開發出一套對於殖民統治的美好想像,並且堅定而勤懇地在任何場合,包括教科書,矢志為殖民主做出忠誠的辯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