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四年期總檢討出爐「比4年前多11頁」 軍方作戰思維有哪些轉變?

2025-03-18 18:15

? 人氣

國防部今(18)日發布《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國防部長顧立雄表示建構國軍不對稱戰力、防衛韌性為首要目標。(柯承惠攝)

國防部今(18)日發布《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國防部長顧立雄表示建構國軍不對稱戰力、防衛韌性為首要目標。(柯承惠攝)

國防部今(18)日發布「四年期國防總檢討」(QDR),相較於4年前的QDR,這次篇幅多增加了11頁,這4年間軍方新增哪些項目?戰略上又有哪些轉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14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共分為6大章節,分別為:國際變局中的台海安全、國防安全之戰略指導、打造克敵制勝的軍隊、推動國防改革優先要務、全民防衛動員支援持續作戰、 鏈結區域強化集體嚇阻,總計共59頁。相較於110年的「四年期國防總檢討」,今年多出了11頁,在章節上則少了一章。

上一版的QDR在「軍事戰略」上,僅有短短一頁的篇幅,當時仍以「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為戰略,並指出「拒敵於彼岸、擊敵於海上、毀敵於水際、殲敵於灘岸」的用兵理念,對敵實施重層攔截及聯合火力打擊,逐次削弱敵作戰能力,瓦解其攻勢,以阻登島進犯,迫使犯台失敗。

強調以削弱敵軍為原則 阻敵奪取關鍵要地

依照當時構想,軍方是想要在灘岸上就消滅共軍,不讓敵登陸。然而,在今年的QDR中,國防部雖還是以「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為大方向,但卻多了「多域拒止、韌性防衛」的作戰整備方向,同時強調以「常態危機處理、備戰部署、聯合反登陸、濱海暨灘岸戰鬥、縱深防禦、持久作戰」等作戰階段,以削弱敵軍為原則,部署多層次防禦兵力,建立多道防線,阻敵奪取關鍵要地。等於現在軍方在想法上,已經從不讓共軍登陸,轉為共軍可能登陸,台灣應做好縱深防禦、持久作戰的可能。

另一部分,今年新增「韌性防衛,強化全社會防衛機制」,過往普遍認為打仗就是國防部的事情而已,但現在軍方明確表示,除了達到「常後一體」之外,也要,透過軍民整合,統合民間物資、人力等資源支援軍事作戰,強化關鍵基礎設施防護,保持社會核心機能及政府持續運作。

結合政府與民間力量 確保戰時軍民協同行動

國防部今年特別新增一章,闡述「全民防衛動員支援持續作戰」,國防部強調,依行政院全民防衛動員機制,透過各部會、地方政府動員會報及各級動員準備計畫,配合人、物力動員能量調查暨編管資訊整合系統建置、人員訓練及演習驗證等整備工作,維持戰時公務機關緊急應變能力及滿足民生基本需求。同時透過整合城鎮韌性(全民防衛動員、防空)演習與應變計畫,結合政府和民間力量共同執行關鍵基礎設施防護,建立有效資源調度與應變機制,確保戰時軍民協同行動效能。

白話來說,就是現在打仗不只是軍方的是,而是所有部會都要進行整合,國防部也透會過平時的操演,將相關部會一同納入操演、動員,以驗證台灣整體防衛韌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