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民眾收到電費帳單時,鮮少人意識到自己正承受著全球罕見的「電價剝削性痛苦指數」。加拿大安大略省最新數據顯示,該省家庭用電每度僅2.12元新台幣(以下均同幣值比較),看似相較台灣調漲前的3.45元看似差距有限,但若攤開中位數薪資計算,台灣勞工電費負擔竟是北美工業重鎮的十倍!
核能支撐的價格奇蹟
安大略省電力公司營運模式徹底顛覆非核神話:
─、核能發電佔比49.2%,搭配35%水力與6%風力,形成穩定低碳基載電力結構
─工業用電每度1.15元,不足台電工業電價三分之一 。
─分級電價設計使普通家庭每月千度內電費,冬季每度維持2.12元 即便千度以上也只是2.51元,夏季頂多2.18元。
該省電力架構證明,核能與再生能源混搭非但可行,更是壓低電價關鍵。反觀我國風光發電加上轉型前既有的,總體佔比僅8.8%,卻要吞下每度4.67~6.52元的躉購成本,火力增加與再生能源財政黑洞已吃掉台電資本額。
中位數薪資的殘酷對比
安大略省2024年薪資中位數月薪26.9萬台幣vs. 台灣勞工4.3萬元的差距,造就電費痛苦指數懸殊:
| 比較項目 | 安大略省| 台灣 | 差距倍數 |
|------------------|- ----------|-----------|-------------|
| 家庭千度電費 | 2,120元 | 3,450元 | 1.6倍 |
| 電費/月收入 | 0.79% | 8% | 10.1倍 |
這意味著台灣勞工每賺100元,就有8元要用在電費,而加拿大勞工只需付出0.8元。當行政院強調「電價仍低於國際水準」,卻絕口不提薪資的結構性困境。

非核政策成民生絞肉機
民進黨政府強推「2025非核家園」後,台灣能源結構出現致命轉折:(查最新經濟部能源署能源月報計算)
─廢核+再生能源間歇性導致「燃煤發電量」過去9年相對民104年,累積增量606.42億;「燃氣發電量」累積增量更高達2015.87億度電;整體低碳電力9年對比民103年,累積減損739.3億度點,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電力碳排是上升的。 (我國108年以後養綠公投成功本應全民返核將可提供低碳低電價核能破600億度,每度成本約1.4元)
─離岸風電每度6.52元躉購成本,國際行情:離岸風電英國和德國約台幣(以下同幣)1.5~1.8元,對岸大陸地區0.446元。 - 2023年台電虧損4660億元,相當於每個家庭累積承擔49,052元 「當德國為廢核付出每度12.2元電價時,民進黨政權正以發展中國家薪資水平,供養已開發廢核國家綠能成本」
賴政權內閣若繼續將非核家園當神主牌,等同要全民用血汗錢供奉意識形態祭壇。我們呼籲:
1. 政府參採原始RE100國際AI與網路運算大廠返核投資與採購核電憑證……,並符合聯合國247CFE全時無碳電力倡議,立即重啟與延役核能機組審議,將核電占比恢復至22%基線,搭配再生能源政策環評達到有效低碳電力與電價合理平穩。
2. 凍結離岸風電第三階段開發,重新議定躉購費率。
3. 建立電價與中位數薪資連動公式,防止民生電價失控 當加拿大工人用核能綠電吹冷暖氣時,民進黨政權下的勞工正在用肺與荷包為錯誤能源政策付費。這不是轉型正義,而是世代掠奪!

*作者為以核養綠創詞人(清大原科院院長李敏認證)全國綠電認購第一人、翹楚級身體力行的民生節能公益講師、跨環團公益生態講師、氣候變遷講師、李登輝召見的民85年全國好人好事代表、台灣環資聯合跨環團評鑑為2013~2015地球行動家的社會組特優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