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俐觀點:我們真的該發展海鯤計畫嗎?國防部沒說的 AI 告訴你─

2025-03-06 06:40

? 人氣

筆者認為,在AI與無人作戰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傳統潛艦戰略是否仍符合台海防衛需求,有待討論。圖為台灣自主研發的「海鯤軍艦」。(資料照/顏麟宇攝)

筆者認為,在AI與無人作戰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傳統潛艦戰略是否仍符合台海防衛需求,有待討論。圖為台灣自主研發的「海鯤軍艦」。(資料照/顏麟宇攝)

這次國民黨的立法委員,以馬文君為首,帶頭封鎖、凍結我們潛艦發展的海鯤計畫。民進黨員、行政院、甚至偏綠的名嘴一片撻伐之聲,認為這是在自我減少防衛能力。其實不管藍、綠,甚至是白,對於現況沒整體觀、也缺乏區時間軸的思考,更甚者是對現今的AI與無人做戰好像都缺乏概念。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海鯤計畫2014年時海軍司令陳永康上將開始規劃,並於2016年的黃曙光上將首度正式編列預算。花了8 年,歷經波折,原型艦如預期在2024年下水,要再進行1年戰術測試,預計共建造8-10艘。

明年度國防預算書提出「潛艦國造第3階段後續艦籌建(海鯤號潛艦後續艦)案」,規劃為期14年的造艦計畫,總預算2840億8080萬元,目標要建造7艘潛艦,建造順序以「2+3+2」模式執行,該計畫執行期自2025年至2038年

天啊!在這個半導體走摩爾定律的時代!我們的滿天星星們竟然期待在13年後,靠著區區8艘小潛艦,要能──

威懾中國海軍:有效威脅中國的海上補給線與登陸艦隊,延緩其進攻行動、控制台灣海峽:靠其伏擊能力,能對中國的海軍行動形成戰術壓制。這是何等的自欺欺人,中國下驅逐艦的數目都是我們的好幾倍,是至幾十倍。

讓我們看看最新的AI 如何評論此是(使用AI 為GPT4o;我做了刪減,AI傾向過於煩雜):

台灣國防部及高階將領在無人戰鬥機(UCAV, Unmanned Combat AerialVehicle)技術發展上的相對落後,主要反映出國防體制、戰略思維、資源分配以及技術整合等方面的挑戰。以下是針對這一問題的部分分析:

1. 台灣在無人戰鬥機領域落後的原因分析

(1) 傳統軍事思維的限制

A.偏重傳統武器系統:

國防體系長期偏重於傳統武器(如戰鬥機、坦克、潛艦)的發展,對新興技術(如無人戰鬥機、人工智能)缺乏知識跟重視。高階將領多數來自傳統軍種(如空軍、海軍),對無人作戰的戰略價值認識有限,可能低估其在不對稱作戰中的潛力。

B.決策保守:軍方高層在採購和研發新技術時較為保守,傾向於選擇已有的成熟系統,而非冒險投資新興技術。

(2) 國防預算與資源分配

A.預算不足:大部分資金被用於維持傳統武器系統(如F-16戰鬥機升級、潛艦國造計畫),導致無人戰鬥的研發資金不足。

B.資源分散:國防科技的資源分配過於分散,缺乏針對無人戰鬥機具的專項資金與集中研發計畫。

(5) 組織與管理問題

A.缺乏專責機構:缺乏專門負責無人戰鬥機發展的機構,計畫缺乏統籌與規劃。

B.人才培養不足:無人戰鬥機的發展需要跨領域人才(如人工智能、電子戰、航空工程),但台灣在這些領域的軍事人才培養尚未跟上需求。

2. 台灣無人戰鬥機落後的具體表現

(1) 技術層面

A.缺乏隱身能力:

B.缺乏武器整合:僅具備偵察能力,尚未整合精確制導武器,無法執行打擊任務。

(2) 戰略層面

A.缺乏戰術整合:尚未被充分整合到國防戰略中,未能發揮不對稱作戰中的潛力。

B.部署規模小:台灣的無人機部隊規模有限,難以形成有效的戰場壓制能力。

3. 改善建議與未來方向

(1) 戰略層面的改進

A.提升高層認知:將無人戰鬥列為國防戰略的核心項目之一,設立專責機構統籌。

B.推動不對稱作戰應用:作為不對稱作戰的核心工具,用於反制兩棲登陸、海上封鎖和灰色地帶行動。

4. 總結

台灣國防部及高階將領在無人戰鬥機技術上的落後,主要源於傳統軍事思維的限制、資源分配不足以及技術研發能力的短板。然而,無人戰鬥機作為不對稱作戰的重要工具,對台灣未來的國防具有關鍵意義。為彌補這一差距,台灣需要從戰略、技術、組織與國際合作等多方面進行改革與突破,充分利用自身在科技與半導體領域的優勢,打造具有自主性與高效能的無人戰鬥機體系。

其實單AI提供的資訊就暴露了海鯤計畫的不合時宜,觀念落伍,但也聽聽專家們的說法:

原型艦動工前一年的2019年,美國《外交事務》雜誌(Foreign Affairs)就刊出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教授亨澤克(Michael A. Hunzeker)與博士生佩卓切利( Joseph Petrucelli)〈台灣放棄IDS計畫的時候到了〉(Time for Taiwan to Scrap the Indigenous Diesel Submarine)一文,批評潛艦國造不僅造價昂貴導致排擠其他國防預算,還緩不濟急,國造潛艦更會在台海戰事中遭先制打擊。他們同時不忘再次「推銷」台灣應採取「創新/不對稱」的建軍策略。

老實說,不要說LKK的將軍們,高階校級參謀裡有多少人可以掌握整個AI、無人機,以及不對稱做戰的最新進展、精隨,並能被重視呢?海鯤計畫正是一個「計畫絕對趕不上變化」的慈禧老佛爺思維。「創新」要從「革舊」、「砍星星」著手啦!那些跟不上AI時代的該放手了!會毀掉台灣的不是中國,是這些不願承認自己落伍跟無知的將軍們。

*作者為醫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