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太源觀點:偷渡?還是有計畫的試探?

2024-09-19 06:40

? 人氣

作者建議,應觀察偷渡案例有無增加趨勢、分布地點與偷渡方式。(資料照,海巡署提供)

作者建議,應觀察偷渡案例有無增加趨勢、分布地點與偷渡方式。(資料照,海巡署提供)

2024年9月14日上午6時23分,31歲王姓男子(中國籍)駕駛橡皮艇(艇長3.6公尺,外掛山葉50P舷外機乙具)抵近新北市林口區後坑溪出海口附近,海巡署北部分署第三(桃竹)巡防區接獲民眾報案後,海巡人員於6時50分抵達現場,7時許將橡皮艇拉上岸,艇上有個20公升、1個10公升的汽油桶,及食物,惟已無飲水。王男因嚴重脫水,送醫治療後由海巡帶回偵訊。偵訊時聲稱因欠債,於9月9日從浙江寧波牛尾塘出逃(與新北市林口海岸距離約240浬),時速約10餘浬,沿途以手機APP定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已經不是中國人第一次駕駛小艇躲過軍方及海巡的監偵抵近沿岸。2024年6月8日深夜,解放軍海軍少校艇長退役的阮芳勇(60歲)從福建省寧德市三都港駕駛「鴻津號」快艇穿越260公里海域,於9日駛入新北市淡水河漁人碼頭。2021年迄今,已發生多起中國籍男子駕駛橡皮艇或水上摩托車闖入臺灣各地,包括臺中港、臺東富岡漁港、新北市漁人碼頭及此次的新北市林口區海岸。

回顧中國大陸人民大規模偷渡來臺,始於民國七十六年蔣經國總統解除「戒嚴令」後,當時偷渡來臺者,多為福建平潭縣、福州市、福清縣、羅源縣等沿海縣市的大陸人民,每人偷渡費用500至1000人民幣,搭乘漁船偷渡來臺,抵岸後鳥獸散。隨著偷渡市場安全需求,開始出現快艇(黑金剛)保證上岸與保證就業模式。政府為因應每年2月底至10月底的大陸人民偷渡潮,於宜蘭羅東、新竹、臺中、屏東、澎湖等地成立「靖廬」,後改為「大陸人民非法來臺處理中心」。初期,大陸偷渡客抓獲後送至各地靖廬,由「聯合偵訊小組」實施偵訊,無不法情事者,旋即安排「併船遣返」。雖然,部分偷渡客懷疑來臺係負有任務,惟因無直接證據證明從事不法情事,僅得亦一併遣返。後因發生偷渡客搶船導致「悶死」事件,兩岸派員於金門進行會談,改為集中前運馬祖,再由中國大陸派船接回。當時中國大陸福建地區人民因偷渡來臺費用低、工作機會多,所以紛紛偷渡來,惟當時亦有少數人偷渡歐洲或美國(費用4萬美元),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快速增長,人民所得改善後,偷渡來臺漸成絕響,轉向偷渡歐洲與美國。

近期,阮男與王男成功駕駛小艇抵達新北市淡水與林口區灘岸,海巡署因此飽受各界責難。兩人偵訊時均宣稱因欠債而出逃來臺,惟從媒體報導中顯示案情諸多有違常情之處,疑竇重重有待司法機關審明。首先,兩人偷渡來臺前應瞭解若被抓,將會被判刑坐牢,刑滿出獄依兩岸協定會遣返中國大陸,兩人仍無所懼偷渡來臺,甚不符常情顯有其他目的。第二,阮男駕艇穿越臺灣海峽,航行距離約260公里。王男駕艇航行距離約500公里,且無任何導航儀器,僅依手機APP定位,惟茫茫大海何來訊號,如何定位﹖由媒體刊出照片分析,兩人均無體力不支情事,不似長久獨自駕艇勞苦不堪模樣,是不是該等係於臺灣海峽中線附近才駕駛小艇闖臺﹖第三,每年三月至九月臺灣海峽吹東南季風(10月至來年2月底吹東北季風),雖然海象相對平穩,惟仍是3至5級浪,外加海峽中各種洋流、暗流,獨自駕小艇長距離穿越臺灣海峽,期間若遇風速轉強,翻覆的機會甚高。第四,阮男與王男駕艇進入淡水漁人碼頭及林口海灘地區,是否在探測國軍與海巡署的監偵系統能力,藉機掌握海岸監偵系統發現目標的最遠與最近距離,進而分析出監偵系統的弱點與盲點。第五,2017年,解放軍執行「軍隊規模結構與力量編成」改革,重新組建84個軍級作戰單位,陸軍新編的13個集團軍,每個集團轄下均編有「特種作戰旅」、「陸軍航空旅」或「空中突擊旅」,遂行灘後、地形要點、縱深地區機降與奪控目標。迄今為止,發現個案均為駕艇上岸,未來是否會改採輕航機低空進襲,目的在找出海岸雷岸死角,俾利未來攻臺作戰時,由特種作戰旅駕駛「三繃子」,或是由空中突擊旅低空進襲關鍵目標。

綜上所述,近期發現的偷渡案例,殊值持續觀察,有無增加趨勢,分布區域於那些地點?偷渡方式有無改變?因此,面對中國大陸人民駕艇來臺動機,須深究外。面對海防疏漏,顯然不是海委會、海巡署的職責,宜提高至國安層級,針對存在漏洞與風險,宜責成國防部與海委會共同改善與強化反制作為。

*作者為淡江大學整合戰略與科技中心研究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