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非核廢核不轉彎─話術解決不了供電危機

2024-08-10 07:48

? 人氣

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召開首次會議,賴清德說當年非核家園入法是朝野共識。(資料照片,柯承惠攝)

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召開首次會議,賴清德說當年非核家園入法是朝野共識。(資料照片,柯承惠攝)

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本周四開了首次會議,從總統到官員的發言,再看會議型式、成員結構、過往「歷史教訓」,只看到滿滿的口水、政治用語,外界不必期待委員會有成效、為能源政策帶來改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外界對這個委員會最關切的議題在核電議題,雖然委員會的大目標是「如何因應氣候變遷」,也就是說台灣如何減碳、最好是能達到2050年淨零目標,但因使用核電與否與會影響碳排高低,且支持核電的企業家童子賢參與擔任副主委,因此核電能否「翻身」在此委員會中成為關注焦點─甚至是外界「唯一關注點」。

而賴清德對核電的說法是:對新核能技術、既有核電存廢問題,都必須先經過社會對話、取得社會共識,來妥善解決核安、核廢料,以及法制面等諸多問題。他同時特別提到20多年前擔任立委時,在還是「朝小野大」(民進黨執政但在立法院非多數)的結構下,把「非核家園」入法的過程,以此強調那是「朝野共識」。

外界有人以賴的談話中提到「新核能」而解讀為「反核立場轉彎」,其實是錯誤解讀,事實上,這番話反核者「較溫和」的說法,當然,也是滿滿的錯誤與既定立場。

例如,「妥善解決核安、核廢料」的但書阻擋用核電,但實際上,核廢料當然可以處理,全球5、6百座核電機組產生的核廢料,有那個無法處理而 造成環境公害?台灣的核廢料處理其實是政治與商業問題罷了。拿「法制面」為由更是明顯推托,法令可修,關鍵在為與不為罷了。

至於核安,反核者都以蘇聯時代的車諾比事件與日本福島為案例,但這些案例在技術、設計與應變上各有其特有因素與問題,以此推而廣之認為全部核電都不安全,顯然不合理,事實上,全球數百座核電機組運作數十年,都是安全可控。

除了部份否認全球暖化者外,大部份人都承認、也接受因應氣候變遷,是這個時代人類最重要與優先的議題,為了減碳必須調整能源結構,因為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主要來源,就是燃燒化石燃料,占比在6成左右,煤電廠則是最大的單一來源、占比2成左右。

因此各國的減碳第一重點都在調整能源結構,基本原則就是:降低高碳排的燃燒化石燃料、增加低碳排的能源比例,例如增加綠電、淘汰燃油車改用電車,而核電是無可爭議的低碳排發電方式,平均每度電的碳排只有光電的4分之1、與風電相近,歐盟、世界能源總署都承認不用核電,不可能達成淨零目標。

綠營「非核家園」的問題也在這裡:廢核後的供電缺口,在能源政策的規劃中說是以綠電替代(綠電占比2成),但實際上幾乎都是火電替代,事實上,從官員的口中也已道出此事實:外界憂心核三廠1號機除役的供電缺口,台電說由豐德新機組替代,這是火電;台電在委員會報告中顯示,未來幾年供電吃緊、除了綠電也要增加許多燃氣火電。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