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一樣是手機大廠造車,為何蘋果失敗、小米卻成功了?

2024-05-22 10:00

? 人氣

小米首款電動車SU7。(美聯社)

小米首款電動車SU7。(美聯社)

小米(Xiaomi)是一家以生產電鍋、掃地機器人、空氣清淨機和智慧型手機而知名的中國公司。現在,小米又完成了它的長期競爭對手蘋果公司(Apple)無法完成的任務:生產電動車並推向市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而且小米只用了三年時間。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3月底在國內市場推出SU7後,小米已接到大量訂單,正在全力開動生產。總部位於北京的小米表示,4月初以來已交付了1萬多輛電動車,並收到了近9萬輛合約訂單。

SU7的售價在3萬至4.2萬美元之間,該公司稱,充電一次可行駛最高500英里,較特斯拉(Tesla) Model 3在中國有類似配置的版本售價低4,000美元左右,而續航里程較後者高出200英里左右。

小米造車的成功彰顯出擁有百年歷史的汽車行業的新現實:近年來隨著電動車的出現,汽車製造的門檻已經降低。而且在這一新現實下,中國正在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

隨著硬體生產的難度降低,人們對產品吸引力的關注點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轉向軟體和功能。

瑞銀(UBS)中國汽車行業研究主管鞏旻(Paul Gong)表示,新型電動車更像是帶電池的電腦。鞏旻說,在整個電動車供應鏈上,中國車企現在幾乎領先於其他所有製造商。

為了節省時間和成本,小米借鑑了特斯拉和其他汽車製造商的做法,挖掘自身的產品開發專長,並融入中國快速發展的汽車供應鏈。得益於在筆記型電腦、攪拌機和寵物攝影機領域的多年磨礪,小米開發出了適合善變的消費者群體的各種功能,包括磁吸在16.1英寸中控螢幕下方的可拆卸物理按鍵,以滿足那些不喜歡通過觸控螢幕控制音量或調整座椅的人士的需求。

在整合智慧型手機、汽車和家用設備方面,小米在消費產品方面的專業能力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手機螢幕可以鏡像到觸控螢幕上。當汽車處於回家模式時,一旦汽車到達設定的離家距離,家裡的智慧燈泡和空調就會打開。

4月份,在中國最大的年度車展上,小米展位被全球各大汽車品牌的高管們圍得水泄不通。有關該展會的一段影片顯示,比亞迪(BYD) CEO王傳福對小米CEO雷軍說,他起初還為小米捏了把汗。王傳福稱讚道,不容易,不容易,敬佩,敬佩。巴菲特(Warren Buffett)支持的比亞迪是中國最大的電動車製造商。

向特斯拉「偷師」

小米是全球第三大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僅次於蘋果公司和韓國的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但雷軍在4月接受中國中央電視台採訪時說,製造汽車需要一套全新的複雜工藝,即便無需生產引擎。傳統汽車的生產正是因為引擎才會如此棘手。

雷軍說,小米為汽車項目召集了大約6,000名員工。小米營銷團隊的Ma Yingbo說,有些人是從保時捷(Porsche)和寶馬(BMW)等外國汽車製造商那裡招聘的,有些人則是從其他部門調過來的。特斯拉的Model 3也在小米從中汲取靈感的車型之列。

為了簡化開發過程並降低成本,小米採用了特斯拉的「千兆鑄造」工藝,即通過大規模高壓鋁壓鑄來製造汽車框架。該工藝將數百個製造步驟合而為一,節省了部件、重量、成本和時間。

小米也必須進行創新。注入壓鑄機的液態鋁必須是能夠承受超強壓力的特定品種。Ma說,小米必須開發自己的材料,建立一套AI程式,使用一種被稱為深度學習的方法來模擬不同材料置於壓鑄機內的表現。

中國速度

小米與北京汽車集團(Beijing Automotive Group)合作,利用這家國有企業的造車許可證啟動了其工廠項目。從那時起,小米花了半年時間設計造車工廠,又花了15個月時間建造該工廠,三年內的餘下時間則用來處理審批、品質控制和標準問題。

雷軍對中央電視台表示,2021年1月,美國政府將小米列入了黑名單,稱小米與中國軍方有關聯,禁止美國人投資小米,隨後小米才開始認真考慮進軍汽車行業。(2021年5月,華盛頓方面同意將小米從黑名單中移除。)

在美國黑名單公布的當天,雷軍召集董事會成員召開緊急會議,擔心小米很快就會失去獲得美國零部件的管道,無法再生產智慧型手機。雷軍說,簡而言之,小米需要找到新的賺錢方式。

2021年3月,小米宣布有意加入中國電動車製造商行列,並承諾在未來十年投資100億美元。

從單一車型到量產

造車成功讓小米在中國造車新勢力中躋身前十,同時也加劇了中國電動車市場持續的價格戰壓力。眼下在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有100多個品牌正在展開激烈爭奪,許多品牌都未盈利。

雷軍預計只有五到八家公司能存活下來,並表示小米造車業務目前處於虧損狀態。他告訴中央電視台,要實現盈利,SU7年產量必須達到30萬至40萬輛。

小米需要迅速提高產量以滿足需求。4月底訂購該車的客戶需要等待40到50周才能交付。

已經有中文媒體報導了SU7發生輕微碰撞事故的消息,還有一輛SU7在交付後不久發生故障。該公司沒有回應就這些報導置評的請求。

上周,美國將對中國電動車徵收的關稅提高到約100%。不過小米已經表示,未來三年將專注於中國市場。該公司沒有安排雷軍接受本報採訪。

了解客戶的喜好

高管們表示,隨著電動車的硬體變得越來越簡單,在中國一輛汽車的成功與否越發取決於它的軟體和功能。

在這一點上,小米可以倚仗在家用產品和小工具方面的專長經驗。在中美兩地工作的汽車行業研究公司Sino Auto Insights總經理Tu Le說,該公司熟知客戶的生活方式偏好,並將這些資訊用於產品開發。

雷軍在向王傳福展示SU7時說,小米從初期設計開始就下了很多功夫讓這款車吸引女性買家的注意。他解釋說,一般家庭決策的時候,男主人負責選,女主人負責拍板。

他說,這款車尤其受女性顧客歡迎的一項功能是車頂玻璃的防曬功能。小米表示,強化有色玻璃可以讓汽車在陽光下保持涼爽並阻擋紫外線,這一功能得到了渴望防曬的中國女性的青睞。

SU7的儀表盤還可以接入小米的軟體生態系統,顯示駕駛員的小米手機顯示螢幕屏,並允許任何擁有其他小米設備的人通過SU7控制自己的設備。

Sino Auto Insights的Le表示,從這個意義上講,SU7感覺更像是小米系統裡的另一個設備。

今年早些時候,蘋果公司放棄了長達數年的電動車研發項目。為了趕上甚至超越現有汽車製造商,蘋果公司曾投入數以十億美元計的資金,但面臨的困難不斷增加。

雷軍告訴中央電視台,在得知蘋果公司退出後,雷軍指示員工確保SU7支持蘋果公司專有軟體CarPlay,該軟體可在車載儀表盤上顯示iPhone螢幕。

中國北方城市天津的學生Ma Xiaoyun說,除了買SU7,他還買了部小米手機,這樣他就可以體驗與淨水器和掃地機器人等家用設備的無縫連接。

但對21歲的Ma來說,最吸引他的還是SU7的加速性能,據宣傳,該車型零至62英里/小時加速時間在2.78秒以內,這種加速速度讓人想起保時捷Taycan的某些車型,而後者價格至少是SU7的四倍。Ma說,SU7的性價比很高。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