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哲安觀點:西方幻覺轉喻鍊─賴清德就職演說的「超級符號」

2024-05-22 06:40

? 人氣

賴清德總統發表就職講話。(顏麟宇攝)

賴清德總統發表就職講話。(顏麟宇攝)

賴清德就職演說對台灣史、台灣的國際地位與台灣的戰略位置,均採取西方幻覺的觀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先,讓我們從尾端處開始。就職演說進入尾聲之際,賴清德聲稱「1624年,台灣從台南出發,開啟台灣全球化的開端。」此句形同將台灣原住民從全球化刪除,正是西方幻覺觀點的最佳例證。

就職演說中諸如「民主供應鍊」、「第一島鍊」、「世界民主鍊」、「(世界)民主共體」、「世界和平第一關的守衛」等用詞形成了一條語法上的「轉喻鍊」(metonymical chain),其中每一個單元都可以被另一單元取代,而眾多單元加在一起則構成了一個「超級符號」。它不但意味著平民社會的軍事化,更意味著全球版圖均可以透過一個假設且統一性的至高點來鳥瞰掌握。從這個預設性的至高點來看就能判斷這個視角的預設主體,也就是說這個「轉喻鍊」的最終主宰位置,正是給「西方幻覺」佔有。

為什麼會說那是幻覺呢?最簡單簡單明瞭的答案在於「威懾」的剖析。賴清德呼籲我們「發揮威懾力量,避免戰爭發生」,正是道盡了西方幻覺的標準信條。孰不知,「威懾」的意義全在信條的鞏固;其信仰的對象從冷戰迄今始終都是熱核武器。而在現實世界裡,「威懾」不但對於世界和平、安全從來毫無積極貢獻,它所引發的「矛盾升級螺旋」只會造福美國寡頭集團軍事工業複合體將財富往上再分配的宏圖。

更遺憾的是,「威懾」的幻覺對於未來想像與文化符號都帶來了深遠的負面影響。「滲透」、「假訊息」等用詞不僅代表數位科技被放在軍事化的思維邏輯去看待,它們更是意味著一種嶄新的主體性建構儼然形成。做為賴清德「人工智慧島」未來願景的一部份,它們不但代表平民經濟的軍事化,它們更有引進一個未來主體的文化想像。這個未來主體正是軍事化的機器人。

根據「轉喻鍊」的邏輯推演,軍事化機器人所居住的世界乃為宗教戰爭的數位化升級版。那些不屈服於我們的信條的群體,別說是什麼邪教徒,他們更是「非人物種」。而「非人物種」僅存兩種選擇:要麼改宗改教,要麼準備給軍事化機器人以最「人道」的方式來滅絕。(這也就是以色列國防軍率先發明的模式,假借「人道戰爭」之名去行使種族滅絕之實。)

換言之,賴皮寮的「轉喻鍊」就等同幫助帝國解除一切拘束與鎖鍊,讓它可以主導我們的未來,將我們鎖進魔鬼終結者宗教戰爭的假人道,真暴力世界。這才是今日就職的真相。

*作者為巴黎第十大學兼兼里昂第三大學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