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金絲雀之鳴,救瑞信案的風險與後遺症

2023-03-22 06:20

? 人氣

金融市場擔心瑞信事件會引發市場動盪。(資料照,美聯社)

金融市場擔心瑞信事件會引發市場動盪。(資料照,美聯社)

本周日瑞士銀行同意收購瑞信集團,暫時解除國際金融圈擔心的金融危機,但其身作法也同時留下風險與後遺症;更讓人擔心又疑慮的是:從矽谷銀行到瑞信,是礦坑的金絲雀在鳴叫了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上周六矽谷銀行破產倒閉被接管後,金融市場的目光就轉移到瑞士信貸集團身上,而且擔心與恐怖程度較矽谷銀行有過之而無不及,原因是瑞信已經算是可名列有系統性重要性─即所謂「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之列。

矽谷銀行的資產約2090億美元,瑞信管理的資產則超過1兆美元,2者完全不在同一個等級;業務而言,矽谷銀行相對單純,主要影響是新創業者的客戶,瑞信則是在市場上有許多金融業的「交易對手」,其影響同樣非矽谷能比。

這就是為什麼聯準會對挽救矽谷銀行「不怎麼上心」,矽谷銀行周四擠兌、周五破產、存保公司很快就接管;但對瑞信,瑞士央行先是支援大筆白花花的銀兩(500億瑞士法郎)還是不行就趕在周日(19日)深夜宣布,讓它被其它金融機構收購─但收購價格非常賤,相較當年瑞信在金融海嘯前的最高價期,只有當時的1%,而且是以「全股票交易」;同時,瑞士央行向瑞銀提供1,000億瑞郎的流動性支援、為瑞銀接管的潛在損失提供90億瑞郎的擔保。

這種是十足的「金融海嘯交易模式」,在2008年金融海嘯中,各國央行對那些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都拚命幫其「作媒」,甚至施壓、半強迫、同時給予一些甜頭方式要其它金融機構吃下來;一切交易無望後就政府直接注資接管。這次這個交易無疑是瑞士央行「作媒」,甚至半強迫的要瑞銀吃下瑞信。

瑞信被收購後算是暫時拆除全球金融市場的一個未爆彈,但卻也留下2大風險與後遺症。

一個是宣布瑞信170億美元債券「歸零」,白話文講就是那些買進瑞信債券的投資人,手上債券全部變壁紙,價值為零,對併購瑞信的瑞銀而言,這筆債務已不存在。相較過去,雖然在企業破產倒閉時,許多債務都會根據清算結果大打折扣、或甚至直接「抹去歸零」,的持有者的投資將被抹去,但併購則多半是所有債務會一起承擔。怕引發市場信心危機,央行作媒、作保證要某某銀行吃下出事機構,也是為了這點。

不過,這次在瑞銀併瑞信時,卻把170億美元的額外一級資本(AT1)債券歸零,撇開學理或實務的對錯不談(例如債權人承擔高於股東的損失是否合理),這種作法確實有利瑞銀、能提高其併購意願、減少政府要給予的擔保等,因為一口氣少了170億元的債務,官方文皺皺的說詞是「有助於增加核心資本」。但後遺症與代價就是:雖然這種作法不是首例,但可能引發市場恐慌,市場可能拋售銀行債券,讓市場更動盪,甚至引發某些體質較弱銀行的危機,讓瑞銀收購瑞信案要達到的「穩定金融市場」目的失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