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瑜觀點:朱雲漢的愛中國,豈是一個立場?

2023-02-13 06:50

? 人氣

中研院院士朱雲漢2月5日病逝。(柯承惠攝)

中研院院士朱雲漢2月5日病逝。(柯承惠攝)

朱雲漢教授過世,大量親炙過的年輕同仁,爭相為文追思。其中不少人(幾乎如遵循一套公式般)表示,即使與老師對中國的立場迥然不同,更不贊同老師分析中國時,從他早年對民主自由的主張轉向,也仍無礙他們破例懷念老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朱教授近十年來豪不忌諱,盡情分析的中國讜論,豈是立場使然?他對中國所處局勢同情理解,無懼詆毀。這樣的坦然令人嫉妒。一妒他高屋建瓴、旁徵博引的理論深度,讓人不敢直視;但更妒他不迴避、不隱藏的自信。

朱教授從數字與趨勢中看到中國的發展,進而推敲其中的文化密碼,是違反民主自由價值嗎?他經歷台灣治理體制的墮落與崩潰,反省民主自由制度難以為繼,不也充滿遺憾嗎?是誰,在對台灣民主的揮霍殆盡,表現濫情的讚賞?

早在民進黨執政之前,朱教授畢生追隨的恩師——胡佛先生——已從中國的治理文化,推敲出台灣民主制度的危機。質言之,一個喪失群體共同性的分裂社會,無法實踐民主自由制度。師生同憂,日後的發展果然如此。

一旦社群失去共同感,則人人擔心受到侵犯,便充滿攻擊性,人人草木皆兵,便吝於互助。朱教授切膚感受胡先生所指出,這時的民主自由淪為鬥爭工具,只用來對想像的敵人制衡,甚至剝奪其權利,卻對自己(人)放縱。

朱教授曾追隨胡先生主張內閣制,正是忌憚總統制造成撕裂效果,會破壞國民相互尊重,刺激統治者及其擁躉,去剝奪政敵的自由權利。這時的民主選舉,是在動員對敵作戰,不是在選政府,無論誰贏,都會製造另一方淪亡的恐懼。

胡先生乃舉文化大革命為例說明,聽命於領袖的紅衛兵,毫未解放,不過是以解放對方為名,遂行敵我鬥爭。同理,台灣的民主自由變成誰有資格當國民的鬥爭。朱教授說的綠衛兵四起,正反映這個群體崩解、民主墮落的時代。

創新繼承胡佛先生的愛中國

胡先生之愛中國,是凜於肉體中國的淪亡危機,為了富強,浸淫西學,畢生致力現代化,鼓吹憲政。但後來發現,台灣殖民歷史摧毀了在地的同群意識。他曾率先引進西學,目睹西學竟一再遭分裂社會濫用,變成壓迫、鬥爭的工具。

痛定思痛的他說,民主化首先是回歸祖國、重建群性的道德問題,故唯有追求統一的台灣,才能重振民主自由。他回憶孫中山對同志的告誡:救中國,不救大清。也就是,超越政權利害,集中心力在群的生存,才能推動現代化。

相形之下,朱教授之愛中國,是在分裂社會的條件下逐漸養成的。對他而言,那是既充滿壓迫,也充滿誘惑;既嚮往西學,也懷疑西學;既屬於中國,也不屬於中國的一種既現實,而又不現實的雙趨矛盾。

喜歡這篇文章嗎?

石之瑜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