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仲觀點:看似嚴格卻難以落實的義務役訓練計畫

2023-01-09 06:50

? 人氣

國防部推出新的義務役訓練計畫,其實很難落實。(軍聞社)

國防部推出新的義務役訓練計畫,其實很難落實。(軍聞社)

蔡總統於去年12月27日親自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正式拍板義務役役期自2024年起延長為一年;國防部隨即對外說明役期延長後,役男於一年的服役期間內將依序接受8週「基礎訓練」、18週「駐地訓練」、7週「專精訓練」、13週「基地訓練」和6週「聯合演訓」,共滿滿52週嚴格的訓練計劃。但隨即引發外界(包括筆者)對役期延長後,義務役士兵「基地訓練」和「聯合演訓」的場地是否足夠等質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回應外界質疑,國防部參謀本部訓練次長室中將次長張俊志於1月5日的國防部記者會中,表示國軍現有37類、共453處訓練場地,整體訓練可以滿足,並再次強調「義務役將接受完整駐地、基地並結合漢光等相關演習的訓練,以利達到能夠執行作戰計畫及守備任務的目標」。

但是,張次長在記者會中的發言,卻有相當程度證實筆者先前對「兵科訓練基地」與「三軍聯合作戰訓練基地」數量不足,多數義務役士兵無法前往這些基地接受訓練的擔憂。

「聯合演訓」多數義務役役男沒機會參加

在「聯合演訓」部分,張次長表示「三軍聯訓基地仍以主戰部隊的裝甲、機步打擊部隊為主」;等同承認日後由一年期義務役士兵所組成的步兵(守備)旅所轄各步兵營,幾乎沒機會前往屏東保力山的三軍聯訓基地,接受完整的三軍聯合作戰訓練。取而代之的是以每年為期約5天的漢光演習實兵操演,連同正式操演前的預演與練習,做為義務役士兵「聯合演訓」的主要內容。

然而,漢光演習實兵操演能取代三軍聯合作戰訓練的程度,其實非常有限

首先,漢光演習實兵操演著重的是「驗證」,而非「訓練」。驗證對象除各作戰區防衛作戰計畫外,還有戰區所屬主戰單位在完成「兵科基地訓練」、甚至「三軍聯合作戰訓練」後的戰力表現,對步兵營與所屬士兵的訓練效果有限。

其次,實兵操演所規劃的內容絕大多數是「實兵不實彈」,與正規的「三軍聯合作戰訓練」規劃許多實彈射擊的情形明顯不同。

更重要的是,實兵操演的範圍雖遍及各作戰區及外島,但除當年承擔地面作戰主要演練任務的作戰區外,其他作戰區實際參演的地面部隊數量有限,且參演部隊仍是以常備打擊部隊為主力;這也代表由義務役役男所組成的步兵營,大部分都沒機會參加實兵操演,使國防部規畫中的「聯合演訓」,多數義務役役男並沒機會接受。

「基地訓練」可能名不符實

所謂的「基地訓練」,在訓期中是以整個步兵營為單位,有時加上配屬的工兵或砲兵,實施營作戰教練與兵種聯合作戰訓練;過程中包括多次營所轄各種兵器與配屬支援武器,結合戰術需要的實彈射擊,是國軍培養合格戰鬥兵過程中,最關鍵的階段。

國軍目前能實施陸軍步兵營「基地訓練」的場地,只有新竹湖口北測中心與臺南白河南測中心這二處基地;但現階段早已飽和,連志願役士兵所組成的聯兵營,平均都要等上一年半才能接受一次。在訓練場地如此有限的情況下,絕大多數的義務役士兵在一年役期內,不太可能有機會進入北測或南測中心,接受為期13週的「基地訓練」。

20221228-國防部長邱國正(前排右二)28日下午造訪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邱臣遠(前排左二)以及民眾黨團幹部,說明兵役政策、科學與合理管理等配套措施。(民眾黨團提供)
國防部長邱國正(前排右二)28日下午造訪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邱臣遠(前排左二)以及民眾黨團幹部,說明兵役政策、科學與合理管理等配套措施。(民眾黨團提供)

在1月5日的國防部記者會中,張次長表示這些義務役步兵(守備)營,「初期可能結合作戰守備位置在野外進行訓練與測驗,最後利用基地較完整的訓場,作綜合戰力相關測驗與訓練」。

張次長的說明,形同證實筆者關於訓練基地早已飽和,多數義務役士兵不太可能有機會進入這二個中心接受「基地訓練」的疑慮;而國防部給出的替代方案,究竟能否讓義務役士兵接受到完整的「基地訓練」,也令人懷疑。

因為步兵營「基地訓練」所需場地,不僅佔地面積需廣,才能讓整個營、加上支援單位有足夠的演習空間;與周邊民宅和道路的距離也要夠遠,方能結合戰術動作,實施包括支援火砲在內的實彈射擊。

由於條件嚴格,使國軍雖然有37類、多達453處的訓練場地;但臺灣本島除北測中心、南測中心與三軍聯訓基地外,應該再也找不到符合標準、可實施步兵營「基地訓練」的替代空間。臺中烏日成功嶺營區,雖然面積廣大、全盛時期有多達二個師、二萬多人進駐,卻因為與民宅和民間交通設施的距離不夠遠,非但不能讓步兵營所有建制兵器進行實彈射擊,連靶場都成為稀缺資源。就可想見要找到北測與南測中心的替代區域,難度有多高!

至於國防部在5日記者會所說「結合作戰守備位置在野外進行訓練與測驗」,乍看之下似乎可行,但實際恐怕仍窒礙難行。因為日後由一年期義務役士兵所組成,少則5個、多達11個以上的步兵(守備)旅作戰位置,有不少已經與學校、村鎮等住民地接壤甚至交錯,導致承平時期空間嚴重受限,難以進行連、營級的戰鬥教練;少數高地與野地雖無民宅,但只有很少量的既設陣地,也缺乏可供步兵營進行長週期訓練的支援設施。因此,進行短天數的現地勘查與小規模演練,或許還有可能性;但要進行長天期、甚至超過10週的步兵營戰鬥教練,恐怕難上加難。

換言之,義務役士兵這13週的「基地訓練」,很可能因為沒有符合標準的場地,以致「名不符實」,最後成為「移地版」的駐地訓練。訓練內容則可能從營戰鬥教練,退化成連排戰鬥教練的移地複習;頂多加上於北測中心或南測中心實施短天期、無法結合戰術行動的單純武器實彈射擊,對提升義務役士兵戰術戰技的效益非常有限!

役期延長不必為一年而一年

一言以蔽之,國防部雖然替一年期義務役士兵訂出滿滿52週,看似非常嚴格的訓練計劃,但對培養合格戰士最重要的「基地訓練」和「聯合演訓」,卻難以落實。

在大多數義務役役男幾乎不可能接受完整的「基地訓練」與「聯合演訓」等高階訓練,使得戰力難以再提升;承平時期也無太多守備陣地,可以讓這些步兵(守備)旅實際戍守的情況下,國防部或許應考慮在役男服役約910個月,完成「基礎訓練」、「駐地訓練」與延長版的「專精訓練」後,就退伍返回社會,不必為一年而一年。

同時在訓練內容方面,國防部也沒必要一定要比照志願役士兵;而是應該按照「分類分流」的原則,讓義務役士兵於入營時,就先確定日後所要擔負的是何種守備任務,然後在服役期間,就只專門接受與日後所擔任之守備任務有關、單一化的訓練,使其具備執行特定單一任務的戰技即可。

*作者為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揭仲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